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荡歌小说 > 其他类型 >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结局+番外小说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结局+番外小说

性感小刁民 著

其他类型连载

驴车在颠簸的道路上前进,林宇紧抿双唇,目光坚定地直视前方,手中的缰绳被他攥得更紧了。而车上的母亲王玉芬,脸色却如纸一般苍白,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惶恐。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几次欲言又止,双手也下意识地绞在一起。终于,她还是忍不住轻声说道:“小宇,你今天打了他,他不会善罢甘休的。他那个人,心眼小,又好面子,肯定会想办法报复咱们的。”林宇微微侧头,看着母亲害怕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他放缓了车速,安慰道:“妈,您别担心。我不会让他欺负咱们的。再说了,你看他那副德行,现在肯定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醒来记不记得这事,还两说呢。”说话的功夫,已经到了王三姑的家门口。王三姑是个勤快人,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家里家外收拾的都干干净净,院子里连根草都看不见。“...

主角:王玉芬林宇   更新:2025-01-16 17:14:0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男女主角分别是王玉芬林宇的其他类型小说《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结局+番外小说》,由网络作家“性感小刁民”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驴车在颠簸的道路上前进,林宇紧抿双唇,目光坚定地直视前方,手中的缰绳被他攥得更紧了。而车上的母亲王玉芬,脸色却如纸一般苍白,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惶恐。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几次欲言又止,双手也下意识地绞在一起。终于,她还是忍不住轻声说道:“小宇,你今天打了他,他不会善罢甘休的。他那个人,心眼小,又好面子,肯定会想办法报复咱们的。”林宇微微侧头,看着母亲害怕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他放缓了车速,安慰道:“妈,您别担心。我不会让他欺负咱们的。再说了,你看他那副德行,现在肯定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醒来记不记得这事,还两说呢。”说话的功夫,已经到了王三姑的家门口。王三姑是个勤快人,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家里家外收拾的都干干净净,院子里连根草都看不见。“...

《重回80:从渔村赶海到纵横大洋结局+番外小说》精彩片段


驴车在颠簸的道路上前进,林宇紧抿双唇,目光坚定地直视前方,手中的缰绳被他攥得更紧了。而车上的母亲王玉芬,脸色却如纸一般苍白,眼神中满是担忧与惶恐。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几次欲言又止,双手也下意识地绞在一起。终于,她还是忍不住轻声说道:“小宇,你今天打了他,他不会善罢甘休的。他那个人,心眼小,又好面子,肯定会想办法报复咱们的。”

林宇微微侧头,看着母亲害怕的模样,心中一阵刺痛。他放缓了车速,安慰道:“妈,您别担心。我不会让他欺负咱们的。再说了,你看他那副德行,现在肯定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醒来记不记得这事,还两说呢。”

说话的功夫,已经到了王三姑的家门口。

王三姑是个勤快人,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家里家外收拾的都干干净净,院子里连根草都看不见。

“三姐在家吗?我是玉芬呀!”进了院子,王玉芬就呼喊道。

此时的王兰在房屋后菜地里,听到有人叫喊,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可很快又听到了喊声,这才一脸疑惑的从菜地里出来,来到前面的院子。

一看到真的是王玉芬母子三人,她顿时愣住了,急忙迎上来,问道:“玉芬啊,真的是你们啊,你们怎么又回来了?”

此时的王兰心里十分担忧。毕竟,王玉芬在杨树林家过的什么日子,没有人比她更知道了,已经跳出了火坑,现在又突然回来,这肯定是在外面过不下去了。

她叹了一口气,说道:“哎,回来也行,总比在外面饿死强。杨树林对你们娘三虽然不好,但最起码还有你们一口饭吃。”说着,她拉起王玉芬的手,就往屋里拽,非要王玉芬讲讲在外面的苦日子。

“三姑,我们可不是回来投奔他的,我们回家之后,日子过的可好了。”进了屋,林宇笑着说道。

王兰一脸不相信,“你妈是个勤快的,能干活,能吃苦,但是带着你们两个,走又走不开,你们日子还能好?到了三姑这儿不用装假,你们都没吃饭吧,三姑早上刚蒸的苞米面菜团子,给你们拿几个吃。”

三姑很快从外屋地端出一盘苞米面菜团子,还冒着热乎气呢,那菜团子散发着质朴的香气。林瑶接过菜团子,小手捧着,大口咬了下去,腮帮子鼓鼓的,边嚼边含糊不清地说道:“三姑,哥哥说的是真的,我们现在还能吃上白面馒头和大米饭呢。”

三姑原本正笑着看着林瑶吃,听到这话,眼睛瞬间瞪大,满是惊讶,嘴巴微微张开,似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啥?白面馒头和大米饭?你们哪来的钱买这些?”

白面馒头和大米饭,就连他们家都吃不起,也只要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上那么一两回。平时,也只能吃自家种的粗粮。

他们村是山村,地也都是山地,粮食以苞米、高粱、小米为主,这些也成了家中的主食。

王玉芬看着王兰的表情,脸上露出笑容,忍不住夸赞自己儿子说道:“三姐,这还多亏了我儿子。我们刚回去那会,饭都吃不上,每天都只能捡蚬子吃。最近他也不知怎么了,他出去赶海,竟然捕捉到不少海货,然后拿到集市上去卖钱。靠着这些钱,家里的日子才慢慢好了起来,也能吃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东西了。”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大早,林宇就起来了。

因为今天要去城里买米面油,他要去大春哥家借推车,去晚了大春哥就出海了,有可能不在家。另外,还得跟大春哥提前打好招呼,借着他的名义卖鱼获,不然被有心人举报,就会惹一身的麻烦。

林瑶的病已经好了大半,烧退了,小家伙就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一大早起来就着急的问什么时候能吃上白面馒头,馋的直砸吧嘴。

因为要吃白面馒头,小家伙早晨愣是只吃了两个螺,留出肚子晚上吃馒头。

对于儿子一下子挣到这么多钱,直到现在王玉芬依旧不敢相信,可也不得不相信,过惯了苦日子的她难免嘱托起儿子,花钱不要大手大脚,挣钱不容易,要有攒钱的习惯之类的话。

林宇则是满口答应:“妈我知道,不过该省的省,该花的花,咱们总归要吃饭不是?一会我去大春哥家去借小推车,米面油多买一些。”

“啥?你要借车?你不会是想去城里买吧?”

王玉芬顿时惊讶。

“城里得米面油还要票呢,咱家哪有票?你还是去周边的村子转转,谁家有富余会卖的,即便没有也没关系,加高粱米和苞米总会有的,还便宜,买一些回来够我们吃就行。”

“那能买到多少?充其量米面各买三五斤,油还买不到,况且,我都已经答应妹妹,晚上吃白面馒头了。”林宇笑呵呵的说:“妈,你就不用担心了,儿子我心里有数。你和瑶瑶就等着我回来,准备蒸白面馒头吃吧。”

说着,林宇披上衣服就出了门。

看着儿子离开的背影,王玉芬还想嘱托几句,最终张了张嘴没说出口。她惊觉儿子似乎长大了,心中五味杂陈,宛如平静的湖面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层层涟漪。

林宇踏着清晨阳光,来到了大春哥家,同样是土坯房,但是大春哥家的土坯房看上去好很多,院子还扎上了篱笆,里面被打扫的干干净净,村里人都说大春哥是过日子的一把好手,谁嫁过来谁享福,可直到现在,大春哥依旧是光棍一个。

“大春哥,在家吗?”

没一会儿,就见大春哥走了春来,一看是林宇,急忙放下手里的一张网招呼起来:“是小宇啊,快进来。师娘和瑶瑶都好吗?你看我这几天忙,也没倒出时间来去你们,你来的正好,一会儿回去把那袋苞米茬子背回去,这儿还有几条鱼。”

王大春知道,自己的师娘带着两个孩子不容易,现在连吃饭都是问题,这苞米茬子是昨天卖了两条鱼,然后赶夜路去周边山村换的,多少能应应急,不至于让两个孩子挨饿。

“你回去告诉师娘,不用省着吃,我最近打的鱼还不少,每天都能卖几条鱼,等这些吃完了,我再给你们送。”大春哥一边系着袋口,一边儿笑着说道。

林宇知道,大春哥惦记着父亲对他的恩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亲可是将所有捕鱼的手艺全都毫无保留的交给了他。

在这个依旧依靠小船出海捕鱼的年代,技术和经验至关重要。都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几乎没有哪个左师傅的,不留一手。所以,王大春心中感恩。

“大春哥,我不是来跟你借米的,我是来跟你借小推车的,我打算去城里买些米面回来,我扛不动,有车方便一些。”林宇笑着说道。

“什么?买米面?”王大春不由得瞪大了双眼,满脸皆是吃惊之色,连声音都不自觉地拔高了几分,“你有钱吗?咱可不能动什么歪心思,千万别去做偷鸡摸狗的事儿啊!”

林宇连忙说道:“大春哥,你想哪去了?我昨天卖了一些蟹虎鱼,卖了点钱。”

“真的?”王大春将信将疑。

“当然是真的了,我在码头上卖的,不少人都看到了,不信你去打听。”林宇接着说道:“大春哥,能跟你商量件事儿吗?我想卖鱼获养活我妈和妹妹,怕有多管闲事的人举报,能不能以你的名义卖?”

林宇的话,王大春秒懂。

你只要给村里交够任务,卖多少都是你自己的本事,可如果你不交任务私自售卖,那就是投机倒把,要被批斗的。

“这没问题,但是你真能补到鱼?咱们有船出海的,每天补的鱼都有限,交完任务都不剩下啥,你能行?要不这样,你到我船上来,跟我出海,有你帮忙,我捕鱼肯定事半功倍,每天剩余的鱼你拿去卖补贴家用。”

林宇摇了摇头,说道:“不了大春哥,鱼都卖了,给我们补贴家用你咋办?你现在还没娶上媳妇呢,我听说你喜欢邻村的小翠,她妈跟你要三转一响三十六条腿。”

一听林宇说这事,王大春就一阵脸红,“这事儿,不着急。”

林宇连忙说道:“别不着急,小翠可是个好姑娘,长得又漂亮,给她提亲的都能把门槛踏平了,你不抓紧点,再让别人给撬走了。”

“行了,我还赶着去城里,车在哪,我推走了,晚上给你送来。”

王大春指着房子旁边的小房,“在里面,自己去推,你推的时候注意点,轱辘有点瓢,别摔到你。”

林宇进了小房,从里面推出一个独轮车,车身由粗糙且布满裂痕的木板拼接而成,木板原本的色泽早已褪去,只剩下一片暗沉的灰褐,车架的结构虽然还勉强维持着,但榫卯之处已松动摇晃,每一次轻微的触碰都会引发一阵令人牙酸的“嘎吱”声。

林宇就推着这么一个小推车,直奔熊岳城。

熊岳城,虽然不大,但却是百年老城,也算的上历史悠久,狭窄的街道蜿蜒曲折,青石板路在岁月的打磨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还留存着往昔行人匆匆的脚步余温。

街道两旁,是错落有致的低矮房屋,斑驳的墙面见证了无数的风雨变迁,有的屋顶瓦片残缺不全,却也倔强地坚守着。

远处,古老的城墙略显沧桑,却依然挺立,仿佛在守护着这片老城区的记忆与灵魂,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历史气息,让人不禁沉浸在对那个远去时代的遐想之中。

林宇推着车,瘦削的身体略显笨拙,很快就来到了熊岳城唯一一家供销社。

供销社不大,一个独立的土坯房院子,因为是东北小城,周边又都是乡村,购买力有限,此时的供销社似乎并没有多少人。

林宇没有立刻进里面,而是目光朝着四周打量了起来。

尽管他手里现在有钱,但是没有票,想要在供销社中买到米面油那是不可能的。当然83年政策已经放宽,一些类似糖果之类的东西,没有票也可以购买。

但是有些东西没票的话,就算是有钱也买不到,比如自行车、缝纫机、以及手表等工业用品。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总有些人手里有票没钱,因为有需求,票贩子是不会少的。本来林宇还担心,熊岳城这么一个十八线小城不会有票贩子呢,但是他想多了。

很快,他得视线就定格在了院中大杨树下,一个身穿灰色布衣的麻脸中年人身上,他嘴里叼着一根烟,眼睛不断的在进入供销社院中的行人身上扫过,有时还主动搭话,鬼鬼祟祟,颇有几分做贼的意思。

林宇断定,这人就是个票贩子。

将推车停好后,林宇直接朝着麻脸中年男人走了过去。

他也不兜圈子试探,到了面前,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大叔,有粮油票吗?”

麻脸中年男人上下打量了一样林宇,狐疑的问道:“有是有,不过你买得起吗?”

“你有我就买的起。”

这话,瞬间让麻脸男人来了兴致。毕竟,还是第一次有小孩,来找他买票:“你要米面油票是吧,要多少?”

“米票20斤,面票40斤,肉票10斤,布票十几匹,另外还需要油票,你看看多少钱。”林宇说道。

听到林宇的话,麻脸中年男人惊呆了。

这小孩还真不少要,不过他没有这么多票呀。

“小孩,这么多,我手里也没有这么多票啊!”麻脸男人如实说道:“你要是不着急,就先买一些用,回头我再去给你淘弄去?”

林宇皱了皱眉,然后问道:“那你有多少?”

“米票20斤,面票20斤,肉票5斤,布票和油票没有,你如果都要,我给你抹个零,就要你3块钱好了,咋样?”

“行吧,我都要了!”林宇无奈点头同意。

说实话,这个价格并不便宜,毕竟现在的白面也就两毛2分钱一斤,大米也才一毛八坟钱,三块钱可以买十几斤面粉了。

但是没办法,谁让他需要呢。

而且他也知道,这种偏远小城比不得大城市,票也不好淘弄,贵点合情合理。

拿到了票,踏入这家80年代东北小城的供销社,一股陈旧而质朴的气息扑面而来。空间略显局促,墙面的泥土已有些斑驳,几盏昏黄的灯泡洒下黯淡的光,勉强照亮着不大的店面。

木质货架沿着墙壁依次排开,中间摆放着几张简易的玻璃柜台。柜台里,盐巴堆成小小的盐堆,旁边是一袋袋的白糖和红糖;装着酱油和醋的大玻璃瓶上,贴着已经褪色的标签;几小罐茶叶安静地待在角落,散发着若有若无的清香。另一侧的货架上,摆放着些散装的糖果,水果糖的糖纸在微弱的光线下还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偶尔有几个孩子在大人的陪伴下,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糖果,小手拽着大人的衣角轻轻摇晃。

此时店内顾客稀少,一位头发花白的售货员正坐在柜台后,手中拿着一本翻旧了的杂志,有一搭没一搭地看着,偶尔才抬起头来留意一下店里的动静。

门口的角落里,一只花猫正蜷缩着身子打盹儿,对周围的一切都显得漠不关心。

整个供销社弥漫着一种静谧而缓慢的氛围,时间在这里仿佛也变得慵懒起来,只有偶尔传来的几句轻声交谈,才打破这长久的寂静,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个还在默默运转着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小角落。

由于并没有多少人,林宇很快就买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20斤面粉花了四块四,20斤大米花了三块六,光这两样就花了8块钱,剩下的一块多不够买肉,买了一些盐、酱、醋等调料和鱼钩渔网,手里的钱最后只剩下两毛。

这让林宇真心无奈,油和布都还没买呢。

好在米面搞定,至少接下来的一两个月,他们一家三口不至于饿肚子了。

将东西都搬上了推车,林宇又去和麻脸中年男人交谈了几句,让他帮忙搞到布票,男人也欣然答应下来,不过按照男人所说,因为多方面因素影响,油票和布票是最难搞的,价格也会相对贵一些。

两人交谈之后,林宇这才推着购买的米面,心满意足的离开供销社。


林宇望着大汉,心中涌起一股劫后余生的庆幸与感激,紧绷的身体也终于渐渐放松下来,手中的鱼叉“哐当”一声掉落在地,身子也一下子软了下来,瘫坐在地,重重喘着粗气。

大汉端着猎枪,围着驴车转了一圈,一圈巡视完毕,他大步迈向林宇。

来到林宇身前,他那蒲扇般的大手重重地拍在林宇肩膀上,林宇的身体都不禁微微一晃,大汉微微仰头,脸上露出一抹戏谑的笑容,开口说道:“小孩,挺能耐啊!瞧瞧你这瘦瘦弱弱的身板儿,竟然拿着个破鱼叉干掉了两头狼,老子都不敢这么干。嘿嘿,你小子,好样的,抽烟不?”

林宇喘着粗气,此时绷紧的神经还没有恢复。

幸亏他瘦小的身体里,是一个心智成熟得大人灵魂,不然的话,就面临刚刚那种情形,非得被吓尿裤子不可。

林宇微微颤抖的双手缓缓放下,他深吸了几口气,努力让自己急促的心跳平缓下来,脸上勉强挤出一丝感激的笑容,向大汉说道:“大叔,今天真是多亏了您,要不是你及时赶到,我怕是要命丧狼口了,这份恩情我记下了。”

说罢,他轻轻摇了摇头,又补充道:“我是小孩,不会抽烟,大叔你的好意我心领了。”

大汉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口被烟熏黄的牙齿,呵呵一笑,卷了一根烟熟练地叼在嘴里,用火柴点燃。

火星在黑暗中闪烁,映照着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缓缓吐出几个烟圈,这才开口道:“你这小子,胆子可真不小啊!这野狼岭,平日里就是大白天,都没几个人敢独自经过,你倒好,黑灯瞎火的一个人就敢闯,你就不怕被狼给吃了?今天算你运气好,遇上我了,你是应该好好谢谢我。”

见林宇不说话,大汉又问道:“今年多大了?”

“16!”

“叫什么名字?”

“林宇!”

大汉点了点头,然后缓缓起身,说道:“行了,跟我回去吧。野狼记仇,它们知道你身上的气味儿,你再往前走,说不定它们还会袭击你。”

听到这话,林宇心里一咯噔。

狼若回头,不是报恩,就是报仇,他要是继续往前走,还真有可能就像大汉说的那样,追上去找自己报仇。毕竟,他杀了两头狼。

只是让林宇去这个大汉家,林宇也不敢。

毕竟,这里是荒郊野外,附近没有什么人家,这大汉身材高大魁梧,足有一米八五的个头,宽厚的肩膀像是能扛起一座小山,关键手里还有枪。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那大汉像是看穿了林宇内心的疑惑与顾虑,咧开嘴笑了笑,声音爽朗地说道:“你这小孩,人不大,心眼还不少。你是不是在猜我是干啥的?我是这山里的守山人。”

大汉顿了顿,吸了一口烟,缓缓开口讲述起来:“守山人啊,就是这大山的守护者。我们守着这片山林,就像守着自家的宝贝。平日里,要在山里巡逻,查看有没有偷猎者、有没有山火隐患啥的,所以你不用担心,我不会害你。”

说着,大汉直接起身,将三条被杀的狼都丢在了车上,示意林宇上车跟他走。

无奈,林宇也只能照做。

毕竟,现在天的确已经黑了,前面还不知道要赶多久的路才能回家,他不敢冒险。

守山人,林宇以前倒是听说过,不过在林宇的印象里,这是存在于六七十年代的神秘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应该已经消失了,没想到,现在依然存在。


林宇深知,这船对于罗全而言,不仅仅是一个捕鱼的工具,更是其大半生在海上拼搏的见证,是青春岁月里最忠诚的伙伴,承载着无数的回忆。

对于一哥渔民来说,船就是他们整个家庭赖以生存的依靠,罗全愿意将如此珍视且价格不菲的船便宜卖给他,这份恩情值得感恩

林宇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道:“村长爷爷,您的恩情我林宇铭记于心。你放心,这船我一定精心呵护的。”

“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罗全笑着点头。

就在此时,屋内传来母亲王玉芬的呼喊声:“吃饭了!”

众人一听,脸上纷纷露出期待的神情,随后如潮水般涌进屋里。罗全笑着拍了拍林宇的肩膀,也一同走进屋内。

刚踏入屋内,那热腾腾的大馒头散发的香气便扑面而来。

村民们看到这久违的白面馒头,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馋的直流口水。有的村民甚至等不及馒头端上桌,就迫不及待地伸手拿了一个,直接干嚼起来。

白面馒头可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平日里大家大多吃的是粗粮,只有在逢年过节或者极为特殊的日子里,才能吃到,现在有吃的,谁不想多吃两个?

眼见如此,母亲王玉芬连忙说道:“大家不用抢,我蒸的多,锅里还有呢,足够吃。”

罗全坐在主位上,笑道:“玉芬啊,你生了个好儿子啊,聪明能干,有他在,你们家饿不着。就在刚刚,我还跟这孩子说,把我们家的那一艘船便宜卖给他,以他的本事,去海里捕鱼,肯定是一把好手。”

王玉芬听到这话,先是一愣,旋即笑着说道:“三叔,他哪有什么本事?就是运气好一些罢了!再说了,那一艘船得多少钱,我们家可买不起。”

罗全笑道:“呵呵,没钱也不打紧,先让他用嘛,这孩子要是能在海里捕到鱼,以后有钱了,再给。要我说,这孩子像他爸,他爸以前是咱们村捕鱼最厉害的了,虎父无犬子嘛!”

王玉芬一听,立马说道:“他爸死的早,也没教他什么捕鱼技巧,他根本就什么都不会。要我说呀,他不是那块料,等来年开春,就找个门路,让他出去学门手艺混口饭吃,也免得最后落得和他爸一个下场。”

这话一说完,罗全就沉默了。

他能听得出来,王玉芬是不想让林宇入海捕鱼的。

其实也能理解。

毕竟,出海捕鱼,存在这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懂得海上的那些环境的特性和变化,很容易就出意外。比如那看似平静的海面下实则暗藏汹涌波涛,瞬息万变的恶劣天气、难以捉摸的暗流漩涡,都可能瞬间要人命。

王玉芬的话,让罗全顿时也迟疑了下来。

万一林宇出海出了事,到时候,他也有推卸不掉的责任。

无奈,他叹了口气,对林宇说道:“你妈不同意,看来这事儿还得从长计议,你得想清楚喽!”

林宇笑着说道:“村长爷爷,别听我妈的,我妈就是担心我的安全,那船我要,谁说我不是那块料的,我感觉我就是为了大海而生的。”

一听这话,村里人哈哈大笑。

王玉芬抿了抿嘴,还想说什么,但是没说出口。毕竟,村里人来帮忙修房子,高高兴兴的吃饭,也不是讨论这事情的时候。

吃过了饭,众人又忙活了起来。

又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忙碌,房屋修缮终至尾声。


驴车上,林宇没有急着数钱。

财不露白,这个道理他懂。他一个小孩,孤身一人出门在外,要是被有心人盯上,那可就麻烦了。

不过他心里也有一本账,大体卖了多少钱,他能估算的出来。

鱼以大黄花鱼为主,一共大概有五十斤,价格3毛钱,其他种类的鱼可能会便宜一点儿,但是一共15块钱,肯定能卖上。

螃蟹一共30多斤,其中大青蟹只有七只,一只一斤多一点儿,也就是不到十斤,姑且按照10斤算,一斤4毛钱卖的,卖了四块。花盖蟹稍微贵一点,四毛六卖的,大概卖了13块钱。

这么一算下来,一共得卖了33块,上下不会有太大的出入。

心里盘算着,林宇嘴角露出了笑容。

这一次城里没白来,说是赚的盆满钵满,也不为过。

要知道,一斤白面也就2.2分钱,这些钱,够买多少白面?而且,还有一个大家伙,没卖呢!

事实上,装着这条鲅鱼的渔笼,林宇根本就没打开。不是林宇不想卖,而是他知道,一般的人消费不起。

这一条鲅鱼一米多长,预估中重量可达到四十斤,普通的家庭就算有钱,谁会买这么大一条鱼回家吃?

但是国营饭店就不一样了,这里平时接待的不是领导就是有钱人,有钱人宴请别贵宾,弄这么大一条鲅鱼,倍有面子。

并且,国营饭店,时常会对外收购海产和野菜、野生菌,而且给的价格都不错,只要东西好,不会低于市场价,甚至更高。

所以,从一开始,林宇的打算,就是将这条大鲅鱼卖给国营饭店。

国营饭店位于站前区,对面就是火车站,人来人往,是整个营口最繁华的一条街道了。

尽管现在已经是傍晚,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车站附近依旧是人山人海,人们行色匆匆,都在为生活奔不走,满脸都是风尘仆仆的疲惫。

林宇刚到国营饭店门口,就被一个系着围裙的女孩拦了下来,“哎,小孩,这里你不能乱进。”

林宇赶紧说道:“你好姐姐,我是附近渔村的人,我听说你们饭店里收海鲜鱼获,我有一条大鱼,不知道你们收不收?”

“大鱼?多大的鱼?”女孩皱了皱眉,好奇问道。

“一米多长呢,大鲅鱼,就在车上。你不让我进去也行,麻烦姐姐你帮我问一问你们领导,你们要是不要,那我就拉到小楼饭店去了。”

女孩朝着驴车打量了一眼,见状,林宇赶紧将盖着的秸秆给掀开,让女孩看个真切。女孩顿时眼中一惊,心道,还真是一米多长的大鱼,这么大的鱼,她这辈子还是第一次见。

“你等着,我这就进去通知我们领导,你可别走了。”女孩连忙说道。这么大的鲅鱼,她还是第一次见。他们饭店,对于来卖野货的从来不抗拒,这种尖子货,更是不会放过,生怕林宇走了。

很快,女孩就带着一个手拿着饭勺中年男人走了出来,看得出来,他似乎在还做菜当中。

来到林宇跟前后,中年男人直接开口问道:“在哪呢?快带我瞧瞧。”

林宇赶紧示意他驴车上的笼子,男人凑近了一看,顿时眼睛就亮了,“我的老天爷呀,还真是一米多长,这么大个的鲅鱼,我也多少年没见过了。”

“嗯,今天刚打上来的,你看看,还新鲜着呢,您要吗?”

“哎呦,这叫什么话,我既然出来看,那就是要,你说多少钱吧。”中年男人围着这鱼直打转,他是一个厨师,烹饪这么大一条鱼,对他来说是一个挑战。

并且,他们饭店肯定有人能消费得起,根本不愁卖。就算是没有人买整条鱼,把肉一剃,做成鲅鱼馅的饺子,肯定也能翻翻的赚。

“你能给多少钱一斤?”林宇反问道。

刘嘉民想了想,说道:“目前的市面上的鲅鱼价格都在五毛到六毛一斤,上下浮动不会超五分钱,不过现在是大风天,鱼获少,你这鲅鱼又是超过一米,不多见,我给你八毛钱一斤,你看怎么样?”

“好,成交!”

林宇也不废话,显然这个中年男人是个实在人,并未跟他一个小孩子扯谎,八毛钱一斤,就是林宇心目中的价格。

“那行,我进屋去给你拿钱,你稍等我一会儿。小慧,叫两个人出来,把这鱼称一下重量。”

说着,女孩赶紧进屋,叫了两个人扛了一大杆秤出来,这秤也是非常老的秤,以前林宇只在谁家杀年猪,给猪秤重的时候见过。

“正好四十二斤。”秤重的服务员喊了一声,还把秤顺过来,让林宇自己看一下。

林宇可不会看这个秤,也只是象征的看一眼而已,而且这刘嘉民是个老实人,应该不会坑他一个小孩。听到重量之后,刘嘉民嘴里念念叨叨着九九乘法表,两个服务员合力将鱼抬进了饭店。

“一共是四十二斤,33.6元!”

刘嘉民十分敞亮,直接塞给林宇34元。临走的时候,还告诉林宇,再有这种好货,他们都要了。

可以说,这次来营口,是成功的。

正常情况下,黄花鱼在码头上只卖一毛六到一毛七,螃蟹两毛四,虽然走这么远的路,但是多卖出来不少钱。在这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多卖一块钱,都可以让自己的家庭生活提升一个水平。

交易完成后,林宇心情大好。只是现在天色已经暗了,现在要是往回赶,到家肯定得半夜。

夜黑风高,道路也不好走,谁知道会遇到什么,林宇也不敢冒险,直接在城里花了五毛钱,找了一家小旅店住下。

直到在小旅馆中住下之后,林宇这才关上门,仔细的数起钱来。

一共是六十八块八毛六分。

这绝对是一笔巨款了,足够买木材,林宇觉得,就算是买冬衣、冬被,也足够。如今,总算是解决了家里的温饱问题。

过了一夜,第二天,林宇没有直接赶回家,而是架着驴车去了营口市的供销社。

不愧是营口供销社,人来人往,热闹无比。

此时的东北,还是老工业基地,在厂里上班的人们拿工资全国都羡慕,人们有钱,自然也舍得花。

只是林宇没有急着进去,而是在外面四处寻望,寻找票贩子得踪迹。既然是营口市的供销社了,这里的自然也少不了票贩子的身影。

很快,林宇就发现了一个。

是个年轻人,大概有二十多岁的样子,嘴里叼着根烟,一副小混混的样子。他的手中票还真不少,而且非常齐全,几乎现如今需要的票他都有,甚至还有自行车票和缝纫机票。

票虽然多,但是林宇却不敢多买,花了4块钱买了2张布票,棉花票要贵一些,一张竟然要5元,另外林宇又买了张油票。

有了票,林宇才进入供销社。

一踏入供销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宽敞却略显拥挤的店面,高高的货架被摆放得满满当当。

日用百货区,五颜六色的搪瓷脸盆堆叠在一起,盆底印着的大红花格外鲜艳,旁边是款式简单却实用的毛巾,一摞摞整齐地码放着,不时有顾客拿着毛巾在脸上比划,感受着它的柔软。暖水瓶一个个立在角落,金属的外壳在灯光下泛着光泽,人们挑选时还会轻轻敲一敲,听听那独特的声响,判断保温效果。

食品区更是香气四溢、人头攒动。成袋的白砂糖堆成了小山,晶莹剔透的颗粒在阳光下闪烁。糕点的种类丰富多样,槽子糕散发着浓郁的鸡蛋香,江米条炸得金黄酥脆,咬一口“嘎吱”作响。水果罐头在货架上排成一排,玻璃罐里的黄桃、山楂等水果被糖水浸泡着,看着就令人垂涎欲滴。

孩子们围在那里,眼睛直勾勾地盯着,拉着大人的衣角撒娇,非要买上一罐不可。而大人们则会在一旁的烟酒柜台前,挑选着本地的烟酒,和售货员讨论着品牌和价格。

布匹区也是热闹的一角。一匹匹布料从货架上垂落下来,有朴素的蓝布、花布,还有厚实的棉布。妇女们在这儿驻足良久,用手轻轻抚摸着布料,感受着质地,和同伴商量着做衣服的样式,时不时还和售货员讨价还价几句,希望能得到一些优惠。

供销社的售货员们忙得不可开交,他们熟练地在柜台间穿梭,拿货、算账、找零,脸上带着热情的笑容,应对着顾客们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需求。角落里的广播喇叭播放着欢快的歌曲和一些商品信息,与人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极具年代特色的热闹画卷。

林宇将布、棉花和油买完之后,又买了一袋大白兔奶糖,这才出了供销社。

“看到这大白兔奶糖,瑶瑶肯定高兴坏了......”

相关小说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