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曾经主宰着家乡人民的命运,牵系着千家万户的荣辱兴衰。谁家闺女大了说婆家,首先要仔细地打听男方队里地瓜收成怎么样,瓜干是否够用,否则这媒便要被“一票否决”!我所在的生产队便有十几个和我年龄相仿的棒小伙子,因为队里经不起打听而错过了青春妙龄,一个个成了孤苦伶仃的光棍一条——家乡的地瓜啊,你曾经给了家乡人民几多忧伤、几多酸辛的往事!
人民公社时期,收获地瓜皆是白天集中劳力突击刨,夜间分到各家各户加班擦。那时切地瓜干的工具十分简单而笨拙:木板上嵌一镰刀,名曰“擦板子”。 擦地瓜需一块块地擦,费时费工效率很低,所分得的两千斤地瓜往往要擦大半夜。擦地瓜的季节最恼人的是遇上阴天下雨的坏天气。给我记忆最深的是:深更半夜突然有人在街上大呼:“下雨啦,快起来抢瓜干去!”劳累一天正处于酣睡中的人们突然被叫醒。于是乎,千家万户男人骂老婆喊,睡意正沉的小孩子们,也要被家长们从暖烘烘的被窝里强拽起来,担筐捉篓,迷迷怔怔、跌跌撞撞、叫苦连天地跟着大人们去坡里摸黑抢拾地瓜干,往往是,瓜干抢完了,雨水也淋完了,弄到家里也未免一个烂!这一整年,你就只有吃那悲苦难咽的烂瓜干煎饼充饥了。
四
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蛰动中华大地的春雷滚过之后,家乡人民终于告别了以地瓜为唯一食粮的日子。农民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在自家责任田里精心地描画出硕果累累、五谷飘香的丰饶图景。地瓜同花生一样成为家乡的主要经济作物。所收获的瓜干除食用外,人们还用来做成粉皮、粉条、粉丝等各色各样的地瓜副产品,使农家的餐桌更加丰富多味。每到地瓜收获的季节,家乡的鲜地瓜一车车源源不断地走向遥远的大城市,成为城市人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山乡特产美味。而且,地瓜优良品种繁多,近年普及的“烟薯25”、“济薯26”、“榴莲蜜薯”等优质鲜地瓜备受消费市场青睐,畅销全国各地。家乡众多的生意人念起了地瓜致富经,一年四季忙销售,依靠地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