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陶陶老李的其他类型小说《遗落在书房的时光机陶陶老李后续+全文》,由网络作家“小刀崔”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故意打扰我讲题?还是不敢承认这些幼稚的话?”年轻的我声音尖锐,“周扬,你知道我为了这次竞赛准备了多久吗?你知道我为什么非要拿第一吗?”我一字一句地撕碎那张纸,碎片像雪花一样落在周扬的课桌上:“考上大学是我唯一的出路!不像你,还有心思想别的!”周扬的眼睛红了:“陶陶,我是认真的……”“够了!”我狠狠地打断他,“你的认真,只会毁了我的未来。”放学后,我听见李玲和同学们的议论。说周扬从小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长大。他攒了一年的零花钱买了一支钢笔给我,就是为了写这首诗。那支笔现在还躺在我的抽屉里,崭新的,从未使用过。三天后,周扬请了长假。他爷爷到学校来,说他发高烧,不愿意吃药,一直说要退学。我站在走廊上,看着这一切,心如刀割。那时的我,把所有...
《遗落在书房的时光机陶陶老李后续+全文》精彩片段
故意打扰我讲题?还是不敢承认这些幼稚的话?”年轻的我声音尖锐,“周扬,你知道我为了这次竞赛准备了多久吗?你知道我为什么非要拿第一吗?”
我一字一句地撕碎那张纸,碎片像雪花一样落在周扬的课桌上:“考上大学是我唯一的出路!不像你,还有心思想别的!”
周扬的眼睛红了:“陶陶,我是认真的……”
“够了!”我狠狠地打断他,“你的认真,只会毁了我的未来。”
放学后,我听见李玲和同学们的议论。说周扬从小父母离异,跟爷爷奶奶长大。他攒了一年的零花钱买了一支钢笔给我,就是为了写这首诗。那支笔现在还躺在我的抽屉里,崭新的,从未使用过。
三天后,周扬请了长假。他爷爷到学校来,说他发高烧,不愿意吃药,一直说要退学。
我站在走廊上,看着这一切,心如刀割。那时的我,把所有的温柔都变成了刺,扎向每一个想靠近的人。我以为那样才能保护自己,才能专心学习,考上好大学。
现在的我多想冲上去,告诉那个偏执的女孩:你错了,大错特错。人生不是一道只有标准答案的物理题,所有的付出都会有回报。有些温暖一旦错过,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两周后,周扬回来了。他瘦了一大圈,眼神再也不像从前那样明亮。他安静地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再也不看我一眼。
而十六岁的我,依然专注地做着题,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
“对不起,周扬。”我在心里说,“那时的我,真的很讨厌。”
时钟的指针开始倒转,我知道24小时快到了。最后一眼,我看见周扬默默收拾着课桌上的碎纸片。
第三章:真心不等于合适
时间囚笼的指针停在2008年6月。我站在县一中的校门口,看着眼前熟悉的场景:梧桐树依然高大,石狮子还是那副威严的模样。
高考结束的第三天。周扬穿着白衬衫,站在校门口等我。他手里攥着一封信,目
,业余时间喜欢捣鼓一些小发明,但从没成功过。最疯狂的一次是想做个永动机,结果差点把房子烧了。
但当我仔细端详那台仪器,发现上面确实刻着“时间囚笼”的字样。那歪歪扭扭的字迹,透着父亲一贯的不修边幅和执着。
手机响了。是母亲。
“陶陶,整理得怎么样了?”
“快了。”
“对了,晚上我约了老李家的儿子来吃饭。他在县医院做医生,条件不错……”
“妈,我明天就要回深圳了。”
“你那工作辞了也没什么。这里就挺好。”
我挂了电话,看着手里的“时间囚笼”。如果这真能穿越时空,我最想回到哪一刻?是高三那年拒绝了周扬的告白?是大学毕业时执意要去深圳?还是……父亲去世前的那个下午?
我犹豫了一会,还是按下了开关。
第二章:原来十六岁的自己,这么讨厌
机器发出一阵轻微的嗡鸣,我感到一阵眩晕。再睁开眼时,空气里飘着熟悉的粉笔灰味道。
高二(3)班的教室里,还是那股让人昏昏欲睡的闷热。站在后门,我一眼就认出了坐在第一排的自己:瘦得像根竹竿,白衬衫熨得笔挺,头发一丝不苟地扎着马尾。
“下面我们欢迎物理竞赛第一名的陶陶,来分享一下解题思路。”陈老师的声音里带着骄傲。
“这个电磁感应的题……”十六岁的我走上讲台,声音冷静得不像个少女。
突然,一个纸团“啪”地砸在黑板上。教室里响起一阵窃笑。
我看见十六岁的自己面色一沉。捡起纸团,展开。是一首歪歪扭扭的情诗,落款是周扬。
当时的我冷笑一声,走到周扬座位前,当着全班的面把纸展开:“周扬同学,既然你这么有创作热情,不如给大家朗读一下?”
教室里一片死寂。周扬涨红了脸,站起来:“对不起,我不是……”
“不是什么?不是
我的水袖翻得好。”母亲的声音有些哽咽,“这些年,对不起。”
父亲想说什么,但已经说不出话。
“我不恨你。”母亲说,“我恨自己,恨自己不够爱你。”
父亲闭上了眼睛。监护仪的曲线变成一条直线。
时光机开始发烫。我回到现实,发现自己正站在地下室。
角落里有个生锈的铁箱子。打开后,我找到了那台最初的时光机。原来父亲造了两台。
这台更旧的机器上写着:“只能回到过去看,不能改变。”
我仔细对比两台机器。新的那台上刻着“时间囚笼”,按钮旁边有父亲的笔记:“可以改变过去,但每次改变都会带来新的变化。就像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改动,可能引发一连串的变化。”
而那台旧机器上写着“时光镜”,旁边是另一段笔记:“只能观看过去,不能改变。有时候,看看就足够了。”
父亲制造两台机器的时间相差十年。他经历了母亲的婚外情,却选择把能改变过去的那台留给我。也许他明白,有些事改变了反而不好。
第六章:爱是陪伴,还是懂得?
在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母亲忽然开始去公园唱戏。清晨的露珠浸湿了她的鞋面,晨练的人群渐渐围拢成一个小圈子,看她演一出《牡丹亭》。她唱得认真极了,水袖翻飞,声音透过薄薄的晨雾飘出去,竟与三十年前一般无二。
我偶尔会陪她去。她每次唱完戏,总会坐在长椅上,用手帕轻轻擦额头上的汗,再喝一口保温杯里的茶。她看着远方,很少说话。我问她:“妈,你还记得爸第一次看你唱戏的事吗?”
她笑了,眼角的皱纹深了些许:“当然记得。他坐在最前排,灯光打下来,他睁着眼睛,直直地盯着我。我那时想,这个人怎么这么傻?”说着,她轻轻摇头,“后来我才明白,那是他在爱我。”
我沉默片刻,又问:“那你呢?你爱过他吗?”
她低下头
摆,指甲是淡粉色的。一个微小的细节,却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她也曾这样爱美,也渴望被人珍惜。
空气里飘来一丝栀子花香。是剧团老班主最爱用的那款香水。记得小时候,每次去看母亲演出,后台总是弥漫着这个味道。
忽然,身后传来纸张散落的声音。父亲站在走廊中央,检查报告洒了一地。他的嘴唇发白,目光却异常平静。
母亲和王叔被惊动,迅速分开。但那一丝熟悉的栀子花香依然在空气中萦绕。
父亲一言不发,弯腰捡起报告。他的动作很慢,像是在给母亲一个解释的机会。但母亲只是站在那里,咬着嘴唇。
“老陈!”母亲喊了一声,声音里带着哭腔。
父亲没有回头,拖着脚步离开。经过护士站时,他对小赵说:“不用复查了。”
我跟着父亲回家。路过小区门口的水果店,他停了一下。以前买水果,他总要挑很久,生怕母亲吃到不够甜的。但这次他只是站在店门口,看着橱窗里的水蜜桃。
进了书房,父亲从抽屉里找出速效救心丸,含在嘴里,颓然躺在圈椅上。
书房角落有个一直锁着的木箱。
父亲打开锁,从里面拿出一个红木匣子。匣子上积了厚厚的灰,打开后,里面整整齐齐摆着一摞戏单和剧照。最上面是张1982年的票根,背面写着日期和场次。
戏单下面压着几十封信,信封都已经发黄,但从未拆封过。那是父亲写给母亲的情书,从他们认识的第一年开始,一直写到上个月。
最新的那封信里说,他最近总是胸口疼,但不想让任何人担心。
除了信,匣子底部还放着一个小盒子,是他们的定情信物——一对铜质的蝴蝶发夹,那是父亲在机床上亲手做的,可惜母亲从未戴过。
父亲和我说,他为了追母亲,每天准时站在戏园子后门。一开始,母亲以为他是来找茬的。直到有一天,父亲递给她一朵栀子花,紧张得连话都说不清楚:“我……我觉得你唱戏真好听。”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