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言,并非必要。”她想起这些年在朝堂上的摸爬滚打,每一次的决策、每一场危机的化解,都倾注了她全部的心血。她清楚,一旦嫁人,诸多事务便会受到限制,而她还有太多的抱负未实现。
皇帝得知此事后,也试图劝说:“璃儿,你为大楚做的一切,朕都看在眼里。可传宗接代乃皇室大事,你身为公主,也有责任延续皇家血脉。”
楚璃跪在皇帝面前,叩首道:“父皇,女儿愿以一生之力,辅佐皇室,保大楚昌盛。至于血脉传承,皇室子弟众多,女儿相信,他们定能担此重任。”
皇帝见楚璃心意已决,长叹一声,不再勉强。
消息传开,朝堂上议论纷纷,有人赞赏楚璃的大义,也有人暗中揣测,认为她是恃才傲物,看不上寻常男子。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楚璃毫不在意,依旧全身心地投入到政务之中。
一日,楚璃在宫外微服私访,路过一处私塾。她被里面传出的读书声吸引,便走了进去。只见一位年轻的教书先生正在授课,他谈吐不凡,举止文雅,对待学生耐心又温和。
教书先生名叫叶昭,他看到楚璃后,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两人交谈起来,叶昭对治国理政、民生疾苦有着独特的见解,这让楚璃心中不禁一动。
此后,楚璃常常找借口来到私塾,与叶昭谈天说地。他们从诗词歌赋聊到治国方略,从民生百态聊到天下局势,每次交谈都让楚璃受益匪浅。
随着相处渐多,楚璃发现自己对叶昭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愫。而叶昭,也在不知不觉间被楚璃的聪慧与善良所吸引。
然而,当楚璃意识到这份感情时,她陷入了深深的纠结。她想起自己的誓言,想起大楚还有许多未竟之事,她深知自己不能因为个人感情而放弃理想。
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楚璃决定斩断情丝。她找到叶昭,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叶先生,与你相识相知,是我此生最美好的时光。但我身为大楚公主,肩负着国家的重任,此生已决心为大楚奉献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