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只有他父亲一个人回来,送了她奶奶下葬最后一程,后来再无从得知他们的消息。他们兄弟之间只是名义上的血缘关系,实际往常的日子里他们没有任何往来。兄弟权且当他们死在外头了,这大概也是失望彻底的做法吧,一个生养他的父母都不要的人注定是要被人戳脊梁骨,遗臭万年的,在村里他们的名声向来是被人嗤之以鼻的,不管有多失望与丧气,我想,他们一定在他乡扎足了根,而且很扎实,才能这么多年不回家看看,可以做到与母亲常年不联系,到死都不回乡……
大概是他父亲的死让他们产生了不得不归家的念头。乡间自古就有这样的民俗讲究:一个人是不能死在外头的,即使特殊情况死在外面也是要归家的,就像落叶要归根,人死在外头便就有了“孤魂野鬼”一说。兄弟再如何不满,生气还是要去帮忙的,中国向来也追求传统美德,讲究的还是血浓于水。说到底是一条根生长开枝散叶开来的,最后还是自家兄弟一手操办帮忙料理的后事,这也便有了从古保留到现在的“世间最难得者兄弟”之说。我时常感叹古人的真性情,这些话出自哪里我并没有深究,但不得不说古人说过的话在后来很多人与事上都得到了很好的证实。
他站在我家岭下的那棵大樟树下,我没想到那个人是他,时隔九年之久,早已不记得他的模样。甚至时常回想起他,这个我连名字都不知道的男孩,我又该怎么称呼他?那年代的人比较多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喜欢靠老屋建房子,也不在乎建在高坡上。有些我至今描述不清的东西早在老辈人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了,他们不会向小孩袒露太多,这样让人费解的想法也是一代影响一代流传下来的。我从小是与老人一起生活的,多少受他们的影响,我时常是怕说错话的,也不得不让人佩服起老者们说话的严谨,作为小孩子时是不敢多说话的。而在蒋勋的《孤独六讲》某章节中就看到了这样类似窘迫无奈的片段,就像长辈是避讳像“死”一样的字眼的,所以常常很多事都会用别的词语代替,这并不特指在某个时期存在的,类似这样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