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模式。
而有了放置自己专属名牌的工位。
那一天,朋友圈是迎新的靓照。
第二天,工位上多起来绿植、公仔,五颜六色的文具、便签。
第三天,下班时间是23:30。
此后每一天,差不多都是这个时间。
……那时的于悦,是充满希望的,是活泼的。
也人如其名,是愉悦的。
即便工作后,从未在北京,同落日一起下班。
……可3年后。
一手好牌的剧本,被提前结局。
……所谓职场,不过有人进场,有人离场。
人来,人往。
……很快,一批裁员名单,从会谈室桌面上到地板上。
N+1,是那年最高级荣誉勋章。
虽然,那时不觉得是“勋章”。
但再过3年,就会明白,裁员且N,才是常态。
……于悦开始整理简历。
用时3个月,累计沟通42份工作,参与27轮面试。
通过率,挂0。
……面对一次次现实的拒绝,于悦娇弱敏感的神经,只得到了无数条疮痂,坚硬而粗糙不平。
像叠了几十层的砂纸。
时间一长,再听到“感谢您的参与”,神经也不痛了。
就是偶尔,有点膈应。
……幸与不幸,最终被莫栗捡漏儿。
于悦以低于起始薪资的15%,入岗报道。
……音似“Molly”,但英文名坚持“Li Mo”的莫栗,不喜欢早年间大厂流行的外企文化。
好像给自己整个洋名,就能衬上北京三环以里的房价。
土鳖,不可能因为有个洋名,就变身土豪。
哪怕变身成功,也还是带着个“土”。
越早认清现实,越不会因为幻想破灭而受苦。
……所以,第一天,她告诉于悦,就叫她“莫栗”。
或者“栗姐”。
……听着于悦怯生生喊出“好的,栗姐”,莫栗笑了一下。
她觉得这个小姑娘,蛮可爱的。
……“公司规定,名牌上要有英文名,虽然我不喜欢,但你需要给人力报一个。”
等莫栗说完,于悦发现哪怕常用的岗位简称“HR”,都不在她的语料库中。
嗯,人力资源,就是人力。
……“栗姐,我没有英文名,如果是规定,那就叫‘Joy’吧!”
于悦话音刚落,就看莫栗脸上灿烂一笑。
然后,一把揽住于悦——“我就说,咱俩投缘!”
……因为不崇洋而脾气相投?
莫栗不太了解的是,于悦只是学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