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气得浑身发抖,这些皇亲国戚,仗着身份肆意妄为,把国家的钱当成自己的小金库。
我仿佛能看到他们在豪华的府邸里花天酒地,而百姓却在饥寒交迫中挣扎。
“陛下,兵部催要辽饷的折子……” 王承恩的话音还没落,我猛地一拍桌子,袖中的计算器 “啪” 地掉在青砖地上,发出清脆声响。
老太监吓得 “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脸色煞白,他肯定从没见过皇帝如此失态。
我盯着那个发光的黑色小匣子,突然哈哈大笑起来。
这笑声里,有愤怒,有无奈,更有一丝决绝。
“有了!
王伴伴,传旨成立审计司,朕要亲自去做存货监盘!”
我深知,大明如今就像一艘千疮百孔的巨轮,在风雨中摇摇欲坠,而这些账目背后的腐败,就是那一个个致命的漏洞。
我必须从这里入手,堵住漏洞,才能让大明有一丝生机。
我脑海中迅速回想着现代的审计知识和管理经验,思考着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审计司。
首先,要选拔一批忠诚可靠、有能力的官员,不能再让那些贪官污吏混入其中。
其次,要制定严格的审计流程和标准,让每一笔账目都能经得起 scrutiny。
我还想到了宋朝的审计制度,他们有外部专职的审计机构,刑部所属的比部独立于财政部门之外,使财政财务终身归属于司法系统之下,这一点或许可以借鉴。
我对王承恩详细地交代着:“王伴伴,这审计司的官员,一定要仔细挑选。
从那些清正廉洁、有学识的官员中选拔,朕要的是能真正做事,为大明社稷着想的人。”
王承恩连连点头,眼中满是疑惑,但也不敢多问。
第二章 往来款函证惊雷腊月二十,凛冽的北风仿佛一头猛兽,裹挟着雪粒子,“噼里啪啦” 地砸在乾清宫的窗棂上,发出清脆而又恼人的声响。
屋内,炭火烧得正旺,可那寒意却似乎能穿透厚重的宫墙,丝丝缕缕地渗进来。
我坐在龙椅上,手中把玩着一支毛笔,双眼紧紧盯着殿门,等待着一个足以改变大明命运的消息。
郑三俊,这位平日里沉稳干练的户部尚书,此刻却双手捧着账册,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他的脚步踉跄,好不容易走到我面前,“扑通” 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