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奖,校长在全校师生面前表扬了他,鼓励他为梦想奋斗。
那一刻,苏然心中的火焰燃烧得更旺了,他知道,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随着年龄增长,苏然越发明白,考上好大学是走出小镇的唯一途径。
他学习愈发刻苦,天不亮就起床背英语单词,那些拗口的词汇在他口中反复诵读,直至深深印在脑海。
晚上在昏暗台灯下学习到深夜,做着一本又一本练习题,遇到难题时,他紧蹙眉头,反复思考,草稿纸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思路。
祖父母看着心疼又欣慰,祖父常陪他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耐心讲解,从基础概念到解题思路,一步一步引导苏然。
而在大城市的李诗雅,也没忘记苏然。
她偶尔写信,分享学校生活。
她参加了学校的绘画社团,在社团里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写生、交流创作心得。
她还参加了演讲比赛,从最初的紧张怯场到后来在舞台上自信地侃侃而谈,这期间付出了无数努力。
李诗雅在信中详细描述这些经历,还附上自己参赛的照片,照片里的她笑容自信,光彩照人。
李诗雅的信像一束光,照亮了苏然枯燥的学习生活。
苏然每次收到信,都反复阅读,信纸都被摩挲得有些发皱,然后小心珍藏在一个木盒子里,那里面装满了他对李诗雅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许。
苏然上高中时,李诗雅已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少女。
她在学校是众人瞩目的焦点,成绩优异,在年级里始终名列前茅。
她不仅学习出色,还多才多艺,绘画作品多次在学校展览中获奖,在学校的文艺汇演中,她的舞蹈表演更是惊艳全场,轻盈的舞姿如同翩翩起舞的蝴蝶。
她还担任学生会干部,组织各种校园活动,从策划方案到协调人员,每一个环节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但在她心中,苏然依然特别,她知道苏然在为梦想努力,也默默为他加油。
高中三年,苏然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到学习中。
他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可并不满足,深知要考上大城市顶尖大学,还需付出更多努力。
这期间,李诗雅的信定期寄来,鼓励他,分享学习方法和技巧。
她在信中写道:“苏然,学习就像一场马拉松,坚持到最后的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