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失踪、一群小人物的无奈,以及那些被权力与资本掩盖的真相——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笑着笑着,就消失了。
1北平的胡同,弯弯曲曲,就像那棵老槐树盘根错节的根系,深深嵌入这座古城的血脉之中。
胡同,是这座城市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无数老少爷们儿生活的舞台。
在这里,各行各业,三教九流,应有尽有。
有个被大家称作“老疙瘩”的闲汉,年逾四十,仍旧单身,没有个正经职业。
整天就像胡同里的游魂,晃荡来晃荡去。
他那张脸,经年累月被风吹日晒,显得黝黑而粗糙,但眼神里却透着一股子机灵。
他最大的嗜好,便是蹲坐在胡同口那棵老槐树下,眯缝着眼睛瞧人来人往。
他的耳朵竖得跟天线似的,捕捉着邻里间的琐事闲谈。
哪家婆媳吵架了,声音大得能掀翻房顶;哪家孩子考中功名了,喜讯传得比风还快;甚至哪家媳妇有了外遇,这种秘闻他也能悄无声息地打探到。
某日,胡同里来了个新住客,是个清秀的女学生,名叫小梅。
她说话柔声细语,宛如春风轻拂湖面,让人听了心里头舒坦。
胡同里的男人们都不由得多瞧了她几眼,心里头暗自琢磨:这闺女怎就孤身一人?
家人呢?
小梅住进胡同不久,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她是逃婚出来的!
父母硬要她嫁给一个富有的老头,她宁死不屈,毅然逃了出来。
这事儿在胡同里炸开了锅,大妈们议论纷纷。
有的摇头叹息,说她太任性;有的竖大拇指,夸她有勇气。
老疙瘩听了,心里像揣了只猫似的,痒痒的,想帮帮她,却又不知从何下手。
一天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胡同里,老疙瘩提着一篮热气腾腾的包子,敲响了小梅的房门。
小梅愣了一下,接过包子,轻声细语地道了谢。
从那以后,老疙瘩时常给小梅送些吃的。
包子、糖葫芦、自家腌的咸菜……每一样都透着浓浓的人情味。
小梅渐渐对他放下了戒心,偶尔也会跟他聊上几句。
老疙瘩这才得知,小梅不仅逃了婚,还怀揣着上学的梦想。
胡同里的人看在眼里,心里都嘀咕:老疙瘩这是看上这闺女了吧?
但老疙瘩心里清楚,他对小梅只有纯粹的同情和帮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