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强攻,官军虽然最终能够取得胜利,但也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于是,苏哲向校尉建议道:“校尉,敌军士气正旺,强攻并非上策。
我们可以采用诱敌之计,先派出一支小股部队,佯装败退,将敌军引入我们的包围圈。
然后,再前后夹击,定能一举击败敌军。”
校尉听后,觉得苏哲的计策十分可行,便立即采纳了他的建议。
按照苏哲的计划,官军派出了一支精锐部队,向黄巾军余党发起了攻击。
这支部队佯装不敌,边战边退,成功地将黄巾军余党引入了包围圈。
随后,官军伏兵四起,对黄巾军余党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黄巾军余党们顿时陷入了混乱,他们四处逃窜,却无处可逃。
在官军的前后夹击下,黄巾军余党最终被全部歼灭。
这场战斗的胜利,让苏哲在军中声名鹊起。
校尉对他更是赞赏有加,多次向上级举荐他。
然而,苏哲却并未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深知,这只是他在这乱世之中迈出的第一步,未来还有更加艰难的挑战在等待着他。
初投明主,崭露头角随着在军中崭露头角,苏哲开始留意各方势力的动态,试图寻找一位真正值得辅佐的明主。
在一番深思熟虑和权衡利弊之后,他听闻了曹操的大名。
曹操,这位被后世称为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的人物,在苏哲眼中,却有着非凡的魅力。
他深知曹操胸怀大志,求贤若渴,麾下谋士如云,武将如雨,是一位有能力在这乱世中成就一番霸业的人物。
于是,苏哲毅然决定离开洛阳,前往许昌,投奔曹操。
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历经艰辛,但心中的信念却从未动摇。
他相信,只要能得到曹操的赏识,自己定能在这乱世之中大展宏图。
当苏哲终于抵达许昌,见到曹操的那一刻,他的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
曹操身材魁梧,目光如炬,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王者的威严。
苏哲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在下苏哲,久闻曹公大名,特来投奔,愿为曹公效犬马之劳。”
曹操上下打量了苏哲一番,见他气宇轩昂,谈吐不凡,心中不禁暗自赞赏。
他微微一笑,说道:“苏先生能来投奔我,实乃我之荣幸。
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苏哲不卑不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