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就这么磕磕绊绊地过着,谢晨与李家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甚至连村里人都觉得看不过去了。叶书宜有几次正好路过,看到李家人在知青点与谢晨吵得不可开交,谢晨被李家的大舅子追着骂,他却依然是那副毫无波澜的模样,反倒让人有种无力感。
然而不久之后,叶书宜就无暇再看这场闹剧了。她收到了陆从越的来信,信封厚厚的,里面夹着部队的证明文件。看到那些文件的那一刻,她的心一下子跳得飞快,仿佛命运的转机终于来临了。
由于要结婚,叶书宜早早地开始为离开做准备。她精打细算地用完了这些年攒下来的布票,给自己准备了一套崭新的衣服,简单却不失体面,又分别给两个孩子和陆从越准备了一身新衣。为了这件事,她特意跑了好几趟镇上,挨着布店挑布料,又自己约摸着尺寸,早就已经赶制了出来。陆从越的,就是简单的白衬衣,他平时也可以穿。大的男孩子,就是普通的军装的款式,不过用的蓝色的布做的,中山装的样式,稍显老成,可是这个时代,基本就是这样子。给小姑娘,做了一件布拉吉花裙子。布票几乎用得一干二净,但她并不觉得可惜。她看着那一叠叠由布料裁成的衣服。心里竟生出一种恍惚的期待感,这才真切意识到,她就要结束这一段漫长的下乡时光了。
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手续办理。她去大队部开证明信,办理相关的离队手续,还专门核算了今年的工分。她的工分被换成了粮食,相对来说,粗粮便宜,但是太多的话,她也不好带,就都换成了白面。她随军之前,有时间先回去一趟,看看原身的父母和弟弟。
随后,她又去了一趟县里。这次去县里,她不仅要办证明和迁户口,还得顺便拍一封电报回城里的家,通知家里她归期已定。电报的内容简单却凝重,她一笔一划地写下日期和地点,想象着父母收到电报时的表情,心中不由得有些复杂。
这一连串的忙碌占据了她几乎所有的时间,直到一切都办妥后,叶书宜才有了一点空闲去回望这片土地。她下乡已经两年多,差不多三年。这三年时间,让她从一个懵懂的穿越者,变成了一个熟悉农活、能用双手养活自己的劳动者。从一开始的茫然无措,到现在熟练地收麦、种菜、养鸡,她已经适应了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一切都将成为过去。
她站在屋外,望着眼前这个生活了三年的地方,心中生出了一丝淡淡的感伤。这片土地承载了她许多回忆,有过辛苦,有过喜悦,也有过争执。她不知不觉间喜欢上了这里的山,这里的水,还有那些时而可亲、时而麻烦的村里人。
她要走的消息传开后,知青点的其他知青们也纷纷过来送别。尽管平日里他们之间也难免有些争吵和摩擦,但到了分别时刻,这些都成了无关紧要的小事。每个人都给她带来了一份告别的礼物,有人送了她一本《红岩》,有人送了毛主席语录,还有人送了一支崭新的钢笔。叶书宜一一接过,郑重地道谢,内心却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这些人陪伴了她三年,如今各奔东西,或许再也不会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