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军威震慑楚国。
他傲慢地对屈完说:“用这样的军队来作战,谁能够抵御他们?
用这样的军队来攻城,哪个城不被攻破?”
屈完毫不畏惧,镇定自若地回答道:“君王如果用德行安抚诸侯,谁敢不服?
君王如果用武力,楚国有方城山作为城墙,汉水作为护城河,君王的军队即使很多,也没有什么用处。”
齐桓公见楚国态度强硬,且楚国的防御工事坚固,难以轻易攻破,最终与楚国签订了召陵盟约,八国联军退兵。
这场召陵之盟,虽然表面上是楚国与齐国的妥协,但实际上楚国并未受到实质性的损失,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国际地位。
此后,楚成王继续推行他的扩张政策。
他先后灭掉了弦、黄、英、夔等国,使楚国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楚国的疆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辽阔,成为了当时数一数二的大国。
二、逐鹿中原,争霸春秋(一)齐楚对峙,召陵之盟公元前 656 年,春寒料峭,寒风如刀般割着大地。
齐桓公率领着齐、鲁、宋、陈、卫、郑、许、曹八国联军,浩浩荡荡地南下,战车的轱辘声震得大地都在颤抖。
他们的目标,直指楚国的盟国蔡国。
蔡国,这个位于中原南部的小国,在八国联军的强大攻势下,如同风中残烛,不堪一击。
蔡军士兵们望着那遮天蔽日的联军旗帜,心中充满了恐惧,他们的抵抗显得如此无力,很快便土崩瓦解。
齐桓公乘胜追击,率领联军继续南下,直逼楚国边境。
消息传到郢都,楚成王的宫殿内气氛凝重。
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有的主张迎战,有的则建议求和。
楚成王坐在王座上,脸色阴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虑,但更多的是坚定。
<“齐国欺人太甚!”
一位大臣愤怒地说道,“我们楚国怎能任人欺凌?
必须出兵迎战!”
“可是,齐国联军强大,我们若与之正面交锋,胜负难料啊。”
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说。
楚成王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齐国联军虽强,但他们远道而来,粮草补给困难,且内部诸侯各怀鬼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