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的奉车都尉,还有兵权,霍光的两女婿直接领有宫廷禁军,外加许多外戚都得到官职,事实上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实力雄厚的霍氏集团,霍光成为了事实上的统治者 。
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没有继承人。
先帝刘彻六个儿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在世,各大臣都主张立广陵王,但广陵王因行为有失道德,未被先帝选中。
于是,霍光等人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刘贺为帝。
然而,刘贺登上帝位后行为淫乱,且急于用昌邑王属地群臣取代中央政府廷臣。
霍光担心其危及国家,便同群臣一起谒见太后,阐述昌邑王的情况,之后派人将刘贺的群臣全部驱逐出宫,又安排人看守刘贺,以防他自杀。
不久,太后下诏召见刘贺,霍光和群臣联名奏劾刘贺,为不使其干扰国家政令,将刘贺迁回昌邑。
之后,曾在汉武帝末年接触过武帝太子刘据家人的光禄大夫丙吉,劝告霍光拥立时年十八岁的前太子刘据的孙子、武帝曾孙刘病己(后改名刘询)为帝,认为新皇帝要熟悉民间疾苦,且“通经术,有美材,行安而节和”。
霍光觉得有道理,便与丞相杨敞、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一同上奏皇太后,立刘病己为新帝,即汉宣帝。
汉宣帝即位初,霍光表示要归政于帝,但宣帝没有接受,朝廷事务的决策仍先经过霍光过问再禀报皇帝。
宣帝对霍光表面上很信任,但内心十分忌惮,与之同车时“若有芒刺在背”。
霍光本人功高震主,为后来的全家族灭埋下了祸根。
霍光前后辅政二十年(前87年 - 前68年),他奉行汉武帝轮台诏书的政策,遣使者问民疾苦,平反冤狱;重农桑,轻赋敛,招集流亡,资助农民进行生产;罢冗官,省费用,减轻百姓负担。
他不负武帝重托,平定了燕王刘旦、左将军上官等谋废帝的乱局,使汉武帝末年的社会矛盾缓和下来,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在昭帝时期,他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独揽大权,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