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妈,别担心,我再想想办法。”
当天下午,少年坐在院子里苦思冥想,目光落在角落里那台许久未用的旧缝纫机上。
这是妈妈年轻时的宝贝,后来日子艰难,便闲置了下来。
少年灵机一动,想起村里有不少人家需要缝补衣物,若是能把这缝纫机修好,说不定能揽些活儿挣钱。
说干就干,少年翻出家里的工具箱,对着缝纫机捣鼓起来。
他从未学过修理,只能凭借着自己的观察和摸索,一点点拆解、检查。
零件散落一地,他小心翼翼地擦拭、调试,手指被尖锐的零件划破,鲜血渗出,他只是简单包扎后又继续。
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缝纫机终于发出了“哒哒”的声音。
少年兴奋地跳起来,顾不上疲惫,写了几张简易的广告,贴在村里显眼的地方。
没过多久,就有几位婶子拿着破旧的衣物找上门来。
少年热情地迎上去,认真询问她们的需求,尽管手法还稍显生疏,但他每一针每一线都缝得极为仔细。
夜幕降临,少年还在缝纫机前忙碌,昏暗的灯光下,他的身影被拉得很长。
妈妈心疼地走过来,劝他早点休息,少年却笑着说:“妈,我不累,再做几件,学费就够了。”
随着一件又一件衣物被缝补好,少年的报酬也越来越多。
终于,在一个繁星闪烁的夜晚,少年数着手中的钱,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学费终于凑齐了 。
学费凑齐后,少年紧绷的神经总算松弛下来,可他也没闲着,琢磨着要把这份“缝纫事业”好好经营下去。
第二天,他早早起床,将缝纫机擦拭得一尘不染,又仔细检查了针线,准备迎接新的顾客。
这日,村里的张奶奶颤颤巍巍地走进院子,手里捧着一件旧棉袄,眼中满是无奈:“小言啊,这是我老头子生前最爱的棉袄,可惜被老鼠咬了个大口子,你看看还能修好不?”
少年连忙起身,扶着张奶奶坐下,接过棉袄查看后,笃定地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修好。”
整个上午,少年都埋首在缝纫机前,专注地缝补着棉袄。
他挑选颜色相近的线,模仿着原本的针脚,努力让补丁看起来不那么突兀。
缝补过程中,遇到棘手的地方,他就反复研究,尝试不同的针法。
临近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