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充满了对小童的信任和期待。
就这样,小童在小何的坚持下,进入了私立学校的重点班。
正如我所料,小童在学习上显得很吃力,四年级的课程根本跟不上进度。
回来检查作业,我差点傻眼。
英语都学好久了,26个字母既不会读也不会写,更别说背了。
尽管我花费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才教会他26个字母,但是在学校里,他的成绩依然垫底。
老师虽然对他抱有期望,给予单独辅导,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由于小何在外地,老师崩溃的电话总是打给我。
“小童家长,我快崩溃了!
我真的是没办法了。
给他单独辅导了很多次,可还是跟不上班级的进度。”
老师的声音中充满了无奈和疲惫。
“这孩子,前面的基础没打好,后面可怎么办啊!”
老师无奈地叹息着。
语文老师也在这时打来电话,语气中充满了焦虑:“一首古诗,小童背了两天,还没背下来,这可怎么办啊!”
我在电话这头,听着老师的诉说,只有不停的说抱歉。
每次接到老师的电话,我就如同经历了一场噩梦,心惊肉跳的。
我也回想起,在家监督小童写作文的情景,从下午一点到五点,他仅仅写了“今天”两个字。
看着他那抓耳挠腮、心不在焉的样子,我真是又气又无奈。
我无奈地向小何反映这些情况,并建议带小童去检查一下,看看是否有什么特殊原因。
然而,却听到电话中的小何不屑地反驳声:“小童很聪明的,我以前找老教授看过,老教授都说他高智商,只是老师不会教而已。”
听到这话,我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小何自恃聪明,认为小童也不会差到哪里,只是动作不太协调而已。
因此,每当小童犯错或学习成绩不佳时,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为小童辩护,指责老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
随着交往的日益深入,一些预料不到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
周末,小何难得的没去上班,我们就带孩子们去游乐园玩。
小童和冬冬都兴奋地奔跑着,像脱缰的野马,笑声回荡在空气中。
但渐渐地,我发现了不对劲。
小何的目光始终跟随着小童,遇到人群拥挤时,他的手会紧紧拉着小童,生怕他有丝毫的闪失。
而冬冬,像是被遗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