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围绕着那点小范围,生活安稳,便自顾自的。
古语云“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有多难念,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就像在不断改变的双木村,这里有着时间的痕迹。
从下雨便会坑坑洼洼的泥土路到通往家中的水泥路,空荡荡的天空拉满了电线,各家每年辛苦耕耘的田地后来租给了别人,亲情也开始变得可有可无。
人类的存活真的有意义吗?
是来见证这个世界的发展吗?
人如蜉蝣,却可撼大树,螳臂虽小,却有勇气阻拦车架。
可人活着,很多时候都是没有意义的,人活着终是会死的,没有人一直活着,却不断有人死去,前仆后继,很多人都不在了,有丰功伟绩的大人物,有芸芸众生中的平凡一员,有十恶不赦的大恶人。
人都会死的,犹如夏虫,朝生暮死,在农村,它的放声歌唱,都是那么的让人讨厌,可这农村里的人同样令人无奈,心生厌烦。
在这个每日里平和平静的双木村,日子总是重复的,安安静静,唯一的热闹,就是新年时的鞭炮声和夏日里延绵不断的蝉鸣。
年轻人要么离开这个腐朽的村庄,要么就是躲在屋中。
而这个村子里的中年人,为了养家,大多出去打工,或是找些活计,总之,离开了这个村庄。
老年人,大都是嚼舌根之列,一旦知道什么事,总是要一起讨论,说的全村都知道,他们还在走向死亡的路上。
因此这个村庄,大多是老年人,有些中年人,留家的基本是还在上学的年轻人,随着时间的迁移,小孩子不常见了,出去打工挣到钱的人,在外安置了新家,或是租住,于是大人带着孩子在外生活。
但不得不说的是,时代的发展,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早早地生孩子了,这也是小孩子变少的原因,一代人一代人的思想、观念是不同的。
从很多年前说起,村庄发展到如今,生活的轨迹太多了,大约是1995年左右,村庄中有两兄弟,弟弟闹了分家,他们的父亲便将自己与大儿子一起打拼建起的房子分了一半给小儿子,然后选择了和小儿子生活。
“我打算和良彦住,良秋你以后自己照顾自己。”
他们的父亲沈建安对良秋说道。
“爸,我晓得了,你在良建那儿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