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在王安石手下当县令黄登常平仓前文+后续

第4章

发表时间: 2025-02-28
继续发问,黄益的背影便消失在张承的视野里。

第二章 张承黄益已经走出院子里一炷香的时间,张承却还坐在原处,眼睛一直盯着黄益坐过的位置。

不经意间,自己竟然已经在成都府蹉跎了十几年啊,想到自己十几年前来成都府时还未到而立之年,现在已经是一身腐朽之气。

二十八岁中举人,次年就中了进士,在考取功名之路上,张承可称得上是有起有伏。

虽然已时隔八年,可他仍然记得殿试放榜那天,张承坐在高头大马上,头戴进士巾,身穿蓝罗袍,在众人的簇拥下,去赴琼林宴时,可谓是人生得意,顾雄自盼。

连牵马的小厮都一脸得意,与有荣焉,向过往的路人介绍这是新科进士江南张承公子。

琼林宴上轻歌曼舞,新科进士们觥觥交错,张承也生平第一次远远的见了官家。

虽然离得远看得模模糊糊,但官家的气度可真是“仁”啊,仁就仁在那年科举官家一口气点了二百名进士,不然凭张承的才学,鲜有机会成为两榜进士啊。

张承祖父苦读诗书30年,可惜解试屡试不中。

祖父祖母半生节俭培养父翁,不知给私塾送了多少束脩,可父翁还不如如祖父,于科举场上一无所获。

虽然父翁后来在丝绸生意上颇有建树,成为县里富户,但张承祖父仍常常叹息,以为郑家耕读传家的传统要绝于父翁。

到了张承这一代,张承幼时身体羸弱又是家中独苗,几乎不能长大成人,祖父差点以为张家要绝后,哪里还有张承张承读书的念头。

谁料张承过了八岁之后,身体竟一天比一天的壮实起来,读起书来也是越来越得心应手,而后愈来愈好学上进。

十岁那年就有了神童的美誉,十二岁已然懂得所有音韵,十八岁时写出的文章,就能让祖父和父翁啧啧称赞,齐呼郑家终于出了个读书种子。

在县里渐渐有了才名之后,祖父和父翁舍了家财,四处打点,让县里保荐张承参加州试,张承当年还极力劝阻,自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璞玉自有夺目时,何须做此等苟且之事。

可惜州里英才太多,两次州试落第,张承也老实了,再也不劝阻家里人打点上下。

与此同时县里也传来不少闲言碎语,说什么郑家公子金玉其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