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说的话:“公主可知,飞燕归巢处,当有故人书。”
火折子照亮狭小密室,石壁上密密麻麻刻着《臣轨》残篇。
在“公正”二字凹陷处,太平摸到用突厥文篆刻的《秦王破阵乐》曲谱。
当她按音律规律重新排列文字,竟拼出“窦氏非病殁”五个血字。
“好个上官昭容...”太平的冷笑在密室回荡。
婉儿竟将李隆基生母窦德妃的真实死因,藏在这份先帝最爱的曲谱中。
当年母后武则天杖杀窦氏的秘闻,此刻成了最锋利的匕首。
————————宝应寺地宫裹着西域商队驼铃的风雪夜,太平在鎏金银椁前点燃犀角香。
棺中女子面容如生,眉间一点朱砂似要沁出血来。
正是婉儿用苗疆秘术保存的尸身。
案头摊开的《大云经疏》夹页里,留着她们年少时模仿骆宾王笔迹的戏作。
“你要本宫做则天大圣皇帝第二?”
她将曲谱抄本搁在棺盖上,忽然发现银椁底部映着北斗七星的凹槽。
当嵌入七枚金制乐符后,地宫暗门轰然开启,露出满室武周时期的凤阁鸾台档案。
泛黄的奏折里滑落半幅血衣,上绣婉儿独创的璇玑回文诗。
太平就着长明灯细看,发现以血渍为点的诗句竟勾勒出洛阳行宫舆图。
在标注着“武成殿”的位置,赫然画着传国玉玺的纹样。
第(五)幕 洛水残碑开元元年春·伊阙龙门山石窟的伊水倒映着残月,太平戴着昆仑奴面具混在香客中。
按照璇玑图指示,她在卢舍那大佛掌心找到了微型日晷。
当卯时三刻的阳光穿透佛目,石壁上突然显现则天皇帝亲题的《夏日游石淙诗》。
“地脉东来白玉京,天容中起碧云城...”她摩挲着诗句下方新刻的凹痕,突然用金簪刺破指尖。
血珠滴入“碧”字缺口的刹那,整面石壁如莲花般层层绽开。
幽暗洞窟深处,前隋石碑上的《女史箴图》正泛着磷光。
婉儿用辰砂修补的箴言“人知礼义,乃得其位”处,暗藏可活动的碑文碎块。
当太平拼出“三郎非嫡”的篆字时,身后忽然传来弩机张弦声。
李隆基的影卫举着火把逼近,火光却照亮碑阴武德年间的宗室玉牒。
“原来姑母在此修习书法。”
年轻帝王的声音带着冰碴,剑锋挑开她面具时,太平正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