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它!”
苏然笑着点了点头,然后走近屏风,开始为约翰讲解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可不是普通的屏风啊,”他说,“它可是清朝年间一位著名匠人的作品,据说当时为了完成这一幅画,那位匠人整整花了三年时间。
而且,你看这里——”苏然指了指屏风底部的一行小字,“这是匠人亲自题的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约翰听得入迷,不停地点头,偶尔还会冒出一句蹩脚的中文:“好厉害!”
当他得知屏风不仅是一件装饰品,还曾被用来隔开空间、遮挡寒风时,更是惊叹不已。
“原来它这么有用!
中国人真是聪明!”
他说完,又忍不住摸了摸屏风光滑的表面。
买下屏风后,约翰显得异常兴奋。
他小心翼翼地将屏风包裹起来,生怕弄坏了一丝一毫。
临走前,他对苏然等人说道:“谢谢你们!
我会把这幅屏风带回我的国家,告诉更多的人关于中国的美好故事。”
他还特意摆了个pose,举起屏风包装盒,像个凯旋归来的英雄。
送走约翰后,驿站里的三个人相视一笑。
小敏调侃道:“看来咱们的屏风要出国旅游啦!”
阿强则一脸认真地说:“说不定以后还能成为国际网红呢!”
而苏然只是淡然一笑,心里却默默感慨:这样的交流,或许就是文化传播的意义所在吧。
随着季节的变化,驿站里的物品也有了一些不同的特点。
在冬天的时候,有很多人送来一些取暖设备,比如暖手宝、小太阳之类的。
而在夏天的时候,又有很多人送来风扇、凉席等物品。
苏然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了驿站里物品的摆放位置,让顾客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有一年的春节前夕,驿站里举办了一个特别的活动。
这可不是普通的活动,而是苏然精心策划的一场“邻里狂欢节”。
她邀请了一些老顾客和周围的邻居来驿站参加,一时间,整个小院被挤得水泄不通,连隔壁王大妈家的猫都忍不住探头偷看。
驿站门口挂着两串红彤彤的大灯笼,风一吹,摇摇晃晃,像是在给每个人鞠躬问好。
门框上贴着一副对联,横批写着“欢天喜地”,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透着一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