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的那些岁月呀!”
李乾慈祥和蔼的对着小女孩解释道。
小女孩只是觉得疑惑,太行山的水月怎么是可以喝的呢?
小女孩不再追问,朝着妈妈的方向走远去。
李乾跟着自己的小孙子,回到了住所。
岁月像是走马灯一样,浮现在自己的眼前。
慢慢的,近前的事情开始渐渐遗忘,他忘记了自己妻儿,最喜欢的小孙子也不认识了,嘴上只不断地重复着太行山打鬼子,保护好铁疙瘩。
随着病情的加重,李乾又住进了当初的医院,雪后的阳光还是如当年一样的和煦,外面的积雪如同太行山的雪一样的洁白。
李乾的记忆越来越模糊,渐渐地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九十多岁的老人,每天都吵着要找班长,要去打鬼子。
这天,李乾一如往常的喝茶,听着《华北抗战口述史》的播音。
赵教授的孙子也老态龙钟的,长着一副神似赵大勇的面孔。
“李爷爷,你看谁来了!”
赵先生拄着拐杖,兴奋的说着。
跟在赵先生后面的,不是别人,正是班长王铁柱。
李乾看着班长的样子,还似记忆中那样年轻,还似那样充满了英气。
李乾不可置信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只问道“赵大勇当年多少岁?”
那年轻人微笑着,眼中含着热泪,轻声的说道“二十五六。”
说罢,王铁柱朝着李乾的病床这边走过来,王铁柱抱着李乾,两人再也忍不住,流水划过了稚嫩却又沧桑的脸庞。
一旁,黑色毛呢大衣的男人解释道。
王铁柱在1979年牺牲后,又在穿越到了2099年。
李乾让孙子奉上了床边的茶,对王铁柱说道,“太行山的泥土,你尝尝。”
说罢,李乾便永远的闭上了眼,病房一片寂静,终年91岁。
三个月后。
深大历史系收到个檀木盒子,里面整齐码着三百封手写信。
每封信都按当年战地邮局格式书写,收件人地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