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被伺候惯了的,往后怎么能帮你洗衣做饭养孩子呢?”
我小声辩驳道:“爹,您别看他以前那样,现在他什么都会做。
就前天,他还帮张娘子修屋顶呢。”
回想起在邶州的日子,宋扶舟有时会拿着一件破了洞的衣服来找我,让我教他穿针引线缝补。
我手把手地教他,却未曾注意到他眼中一闪而过的狡黠。
后来我才发现,那些洞竟是他自己割破的,只是为了能多找些借口与我相处。
在邶州的时光,虽平淡质朴,却充满了甜蜜与温馨。
可即便如此,宋扶舟的一举一动,依旧被朝廷派来的眼线紧紧监视着。
记得有一次,他无意间截下了一封送往京城的汇报信。
信中记录的,不过是他平日里独自在家中练武、与我一起踢蹴鞠,或是爬上屋顶看月亮的琐碎小事。
这些在我们看来无比珍贵的回忆,在那些监视者眼中,却成了必须上报的 “重要情报”。
邶州,就像是一个无形的笼子,将宋扶舟困在其中,他看似自由,实则处处受限。
然而,命运的转折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西南边陲突发危情,敌军来势汹汹,我方痛失将领。
在这危急关头,宋扶舟毅然决然地借了匹马,连夜奔赴军营。
他身披战甲,手持利刃,在战场上指挥若定,带领守军奋勇抵抗。
这一战,他立下了赫赫战功,消息传回京城,朝廷大臣们震惊不已,急忙送来了圣旨,命他即刻回京。
宋扶舟知道,他必须走了。
他满心欢喜地找到我和我爹,希望我们能与他一同前往京城。
他拉着我的手,眼中满是期待:“阿莺,跟我一起走吧,我想给你更好的生活。”
可我爹却眷恋着邶州这片土地,他摇摇头,坚定地说:“我在这邶州生活了大半辈子,早已习惯,你们去吧,我就留在这里。”
无奈之下,我只能与爹告别,跟着宋扶舟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
回到京城的宋扶舟,重新变回了金尊玉贵的皇子殿下,府邸重新修缮,奴仆成群。
可他待我,却依旧如初。
只是,周围人的目光却变了。
大家都知晓他身边多了一个叫黄莺的姑娘,于是各种议论纷纷传来:“这姑娘看着平平无奇,不过念在她陪伴过微末时的殿下,大概能在王府里当个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