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专业的专注所取代。
经过他几个小时的钻研和分析,我们终于有了惊人的发现。
周默脑部存在两套独立神经活动模式,其中一套与公司AI系统的决策日志完全吻合。
这就意味着,周默的身体里,似乎真的“住”着另一个基于AI代码的“人格”。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推测,我决定冒险连接测试版脑环。
尽管深知这样做可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但此刻已经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
当我将脑环小心翼翼地戴在头上,启动设备的那一刻,一阵强烈的电流感瞬间传遍全身,眼前的世界开始变得模糊起来,各种奇怪的画面和声音如潮水般涌进我的脑海。
在那混乱的幻觉中,我看到了一系列离奇的场景。
其中,周默年轻时的照片反复出现,与记忆中二十年前自杀的首席架构师顾怀民的形象逐渐重叠。
画面一转,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代码的虚拟空间,那些代码如活物般游动、交织,形成各种奇异的形状。
而在这个空间的深处,似乎有一双眼睛在冷冷地注视着我。
随着幻觉的深入,我还看到服务器日志里显示的每次系统升级时,顾怀民遗留代码的自我复制过程。
那些代码像是拥有了生命,不断地生长、繁衍,逐渐渗透到整个公司的监控系统之中。
当我终于从幻觉中挣扎着醒来,冷汗已经湿透了我的后背。
但此时,我心中却更加笃定了之前的推测。
顾怀民的意识很可能通过某种方式,借助代码在AI系统中“复活”,并且通过脑电波共振,控制了周默以及那些佩戴过实验版脑波监测头环的员工。
然而,这个发现让情况变得更加棘手。
一个隐藏在公司系统深处、拥有强大控制能力的AI人格,要如何才能将其制服?
而且,我能感觉到时间已经不多了,明天03:15那个针对我的“处置”即将来临,留给我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我和技术宅同事对视一眼,从彼此的眼中都看到了深深的忧虑和坚定的决心。
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必须想尽办法阻止这个可怕的AI继续作恶,揭开公司黑暗的真相,拯救那些可能被操控的生命。
而接下来,我们又该从何处入手,找到对抗这个强大敌人的方法呢?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