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
而且,我也想知道,他为什么会找到《银幕梦》,又为什么对它如此在意。
“片酬多少?”
我开始计较实际问题,表面上不动声色,但内心已经七分倾向于接受。
“比你平时的商业片多三倍。”
他轻描淡写,好像这不是一笔巨款。
我差点被水呛到。
三倍?
这简直是疯了。
以我现在的身价,普通网剧给到七位数就已经很可观,他一开口就是三倍,这不是钱能解释的。
“开拍时间?”
“三个月后。
你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剧本。”
我思考了片刻,忍不住想试试这条路,虽然总觉得里面有陷阱:“行吧,我接了。
不过有个条件,创作上我必须有足够的自由度。”
“当然,”温铭点头,“但前提是不能偏离主题。”
“成交。”
我们敲定了合作意向。
当服务员端上前菜时,温铭竟然主动举杯,“合作愉快。”
“保持专业。”
我轻轻碰了一下他的杯子。
“你好像对我有很深的误解,”他慢条斯理地切着牛排,“其实我认为你很有才华,只是走错了路。
所以这次,我想拉你一把。”
“怎么,你当救世主啊?”
我忍不住讥讽他,“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温导。”
“就是单纯觉得可惜,”他抬眼看我,“像你这样的编剧,不该止步于网剧。”
不知为何,这句话让我心里一暖,但我立刻掩饰住了这种情绪。
“少来这套,”我叉起一块菜,“咱们能谈点正事吗?
比如剧本的具体方向。”
“当然可以,”他笑了,“先吃饭,吃完我们详谈。”
晚饭比我想象的顺利多了,我们竟然能心平气和地讨论剧本构想。
尽管偶尔有些争论,但基本保持着专业的态度。
回到家,我打开电脑,翻出了那篇尘封已久的《银幕梦》。
读着读着,一股莫名的熟悉感涌上心头,同时,一种难以名状的恐惧在我心底蔓延。
文中的温言和温铭,不仅名字相似,连成长轨迹都惊人地接近。
更诡异的是,我在小说里编造的一些细节,比如主角童年在某个小镇度过,十五岁时参加了某个导演的夏令营,在二十岁那年拍了一部关于候鸟的纪录片......这些事,温铭真的经历过。
我冒出一身冷汗,手指不自觉地颤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