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比丘正以自己的血肉喂养饥饿的鹰隼,那血滴落在地,竟意外地滋养出了妖异的曼陀罗花,它们在光影中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
师父的法相突然开口,声音中带着三重回响,仿佛来自遥远的天际,又似乎近在咫尺:“那日盂兰盆盛的不是甘露,是八万四千饿鬼泪。”
这话语中,似乎蕴含着深奥的玄机,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莲台中央,一个鎏金香炉缓缓浮现。
炉中的灰烬开始聚集,逐渐凝聚成我们曾经对抗过的妖魔——黄风怪、白骨精、红孩儿。
令人惊异的是,这些妖魔的面容,竟然都与师父的面容如出一辙,仿佛是师父的另一面,隐藏在这些妖魔的形态之中。
猴哥见状,怒不可遏,挥舞着金箍棒,意图将香炉击碎。
然而,金箍棒穿透了香炉,却意外地砸中了自己的倒影。
莲台因此剧烈震动,我们袖中的通关文牒随之飘出。
文牒上的朱砂印开始融化,如同活水般在虚空中游走,最终凝聚成四句偈语:“非风动非幡动,白骨原是金身种。”
这四句偈语,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我们的心房。
它们告诉我们,世间万象,皆是心之所动。
风动幡动,不过是心的波动。
而白骨,本就是金身的种子,意味着生死轮回,不过是修行的一部分。
在这莲台之上,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无我相”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二届 弱水照魂在这段神秘的叙述中,我们的主角经历了一段超自然的遭遇。
他的钉耙意外地落入了莲台的缝隙之中,而这个不经意的动作却触发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这记忆如同天河的水波荡漾,九齿的钉耙仿佛勾画出了一幅幅古老的画面。
在这些画面中,一位银甲将军威严地站立,手持着琉璃盏,而他的脚下,则是蟠桃宴后破碎的玉碟,这些碎片在弱水的冲刷下显得格外凄凉。
随着弱水的涌动,它渐渐漫过了三十三重天,而主角怀中所抱的并不是传说中的嫦娥,而是一个双眼流血的织女,这个场景充满了悲壮与哀伤。
这时,玉帝的声音如同从莲蕊中传来,他质问主角:“天蓬可知错?”
这不仅是对主角的质问,也是对所有参与者的道德审视。
主角试图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