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着蒙古军队的步伐。
在余玠的苦心经营下,四川地区多次成功抵御了蒙古的进攻,使得蒙古军队在此处的扩张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然而,朝堂上的政治漩涡还是无情地将余玠卷入其中。
一些奸臣嫉妒他的功绩,在宋理宗面前进谗言。
宋理宗竟然听信了这些不实之词,对余玠产生了猜忌。
余玠深感失望与无奈,最终含冤自尽。
余玠一死,四川防线群龙无首,很快就出现了松动,蒙古军队再次找到了可乘之机。
与此同时,在南宋的另一个战场——襄阳,也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惊心动魄的攻防战。
襄阳,地处江汉平原,是南宋的军事重镇,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蒙古军队深知,若想灭亡南宋,必先拿下襄阳。
于是,从公元1267年开始,蒙古军队对襄阳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南宋方面,守将吕文焕带领襄阳军民,凭借着坚固的城池和顽强的意志,与蒙古军队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场战役持续了整整六年,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
蒙古军队不断采用新的战术和武器,如回回炮,威力巨大,对襄阳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而南宋朝廷虽多次派兵救援,但由于指挥不力、内部矛盾等原因,援军始终无法突破蒙古军队的重重封锁,抵达襄阳。
在孤立无援的绝境下,吕文焕坚守了六年,最终还是无奈地选择了投降。
襄阳的失陷,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南宋的防线彻底崩溃。
蒙古军队长驱直入,南宋的灭亡已进入倒计时。
宋度宗赵禥在位时,整日沉迷于酒色,将朝政大权拱手让给了奸臣贾似道。
贾似道独揽大权,排除异己,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
面对蒙古的进攻,他隐瞒军情,粉饰太平,使得南宋朝廷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正式将灭亡南宋提上日程。
两年后,元军攻占了南宋的都城临安,年仅五岁的宋恭帝赵㬎被俘。
国不可一日无主,南宋的一些忠臣义士,如陆秀夫、文天祥、张世杰等人,不愿就此屈服,他们拥立赵昰为帝,继续在东南沿海一带坚持抗元斗争。
文天祥,这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以其高尚的气节和顽强的抗争精神,成为了南宋最后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