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这只是一个开始。
未来的路还很长很艰难,他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和谨慎,才能够驾驭大明这艘巨轮破浪前行。
而朱棣等藩王们的存在,无疑是他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他必须想办法削弱他们的势力,才能够确保大明的江山稳固如山。
于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允炆开始着手实施削弱藩王兵权的计划。
他先是与齐泰、黄子澄等心腹大臣商议对策,然后逐渐将计划付诸实施。
他先是削去了几个势力较小的藩王的兵权,然后将他们贬为庶民或流放边疆。
这一举动引起了其他藩王的恐慌和不安,他们开始纷纷上书表示忠诚和服从。
然而,朱允炆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
他知道,真正的威胁来自于那些势力庞大的藩王们,尤其是四叔朱棣。
他必须想办法削弱朱棣的势力,才能够确保大明的江山万无一失。
于是,他开始暗中布置兵力,准备对朱棣发动突然袭击。
然而,朱棣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人。
他早就察觉到了朱允炆的意图,并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当朱允炆的军队向他的封地进发时,他率领着自己的亲信部队迎头痛击。
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六月初一,天方初明,奉天殿内已是一片金碧辉煌,金砖铺地,耀目夺神。
大殿之上,龙椅高悬,朱允炆端坐其间,身着龙袍,冕旒垂下,玉珠串串,轻轻摇曳,却遮不住他眼底那抹难以掩饰的青黑。
昨夜,他几乎一夜未眠,密报如流水般涌入宫中,每一份都让他心绪难宁。
尤其是那份关于燕王府的密报,更是让他如坐针毡。
密报称,燕王府连日来有蒙古使臣频繁出入,行踪诡秘,似乎在进行着某种不可告人的交易。
而北平城外,更是囤积了数万石粮草,其意图昭然若揭。
朱允炆心中明白,这绝非寻常之事,燕王朱棣,他的这位叔父,向来野心勃勃,如今这番举动,无疑是在为日后的某场大战做准备。
大殿之内,群臣肃立,气氛凝重。
黄子澄,这位年轻的翰林学士,手捧奏折,步伐稳健地走出列队,他的嗓音尖利如刀,划破了大殿的寂静:“陛下,藩王坐拥重兵,久必生乱!
此乃天下大势,不可不察。
湘王在荆州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