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儿,如今国内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明争暗斗,波谲云诡。
你此次回来,一定要万分小心,谨慎行事。
我知道你是个有想法的孩子,我和你娘都支持你。
沈家的家业我会慢慢交到你手上,想做什么就去做。”
————《沪江时报》的主编办公室内,主编姜正明向沈筠介绍了一位新人,“我帮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景姝,以后就是你的助手了。”
沈筠打量着眼前年轻的女孩,一身天蓝色旗袍,显得温婉动人,沈筠还注意到女孩的秀发被一支玉簪挽起,样式倒是少见。
“你好,沈筠。”
“景姝。”
两人轻轻握了握手,一双手柔软而温暖,一看便是不常劳作,保养得极好;而另一双摸上去则有一些粗糙,那是常常握笔导致的。
“景姝没有工作经验,还需要你多带带她。”
“主编放心。”
06华纪1934年,7月2日。
沈家老宅,沈筠正在书房内梳理沈家的生意和人情往来,王伯正在一旁补充说明。
刘妈敲了敲门,进来,递了几封信和几份报纸。
“这是刚刚送来的。”
随后,王伯与刘妈一起自觉离开。
沈筠看了信件,大多是友人寄来的。
还有一封是她在法国时的同学,顾明舟,他比她早几个月回国,目前正在法租界做自己的实验,偶尔也会在教会医院服务。
沈筠仔细的看报纸,果然在一条桥门监狱新监区竣工的报道上发现墨点,仔细看标题的下面有淡淡的摩斯密码,‘老乔被捕,东监区2号牢房,三天后转移’。
————“藤原先生对监狱卫生系统的改革真让人敬佩。”
桥门监狱的会客室里,沈筠快速记录着对方炫耀的防疫措施,钢笔在“每日消毒三次”下画了两笔。
“不知道能否参观一下医疗室,这样能有更多的素材。”
“当然没问题。”
监狱长藤原一雄起身时,腰间的钥匙一晃而过,景姝抓住时机拍了特写。
藤原一雄自负的介绍自己对监狱设计的巧思,沈筠边在本子上写着,边附和着。
景姝则趁机多拍了几张照片。
“非常感谢配合我们的工作。”
沈筠两人站在监狱门口,与藤原交谈,景姝瞟见一辆车驶进监狱。
密封的后车厢,根本不知道车上有什么东西。
当夜,顾明舟在法租界的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