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同桌男生的衣领成分,吓得人家连夜转学。
班主任举着戒尺的手抖成帕金森,最终给我们全家颁发“最具创新精神奖”——奖品是两卷封口胶带。
午餐时间的“便当大战”直接惊动校长室。
阿爸准备的“工地营养餐”用安全帽当饭盒,红烧肉里混着螺丝钉;daddy的“法式精致便当”摆盘成莫奈睡莲,结果生鱼片在太阳下发酵成生化武器。
我蹲在树荫下啃着姑姑偷塞的饭团,突然觉得速食产品才是人类文明之光。
最绝的是放学后的“家长辅导时间”。
阿爸用挖掘机模拟函数曲线,液压臂在空中划出抛物线;daddy举着丝绸手帕演绎《荷塘月色》,说朱自清当年要是喷他这款古龙水,绝对写不出这么清新的散文。
我缩在书桌下给119发定位,生怕下一秒屋顶就被掀翻。
如今我的校园生存指南已经更新到8.0版:课桌里常备安全帽和防毒面具,遇到家长开放日就申请当厕所保洁员。
同学们都说我家像移动的马戏团,我望着天边的火烧云叹气——他们不懂,这叫沉浸式体验“非正常人类研究中心”。
第九章·家长会的“降维打击”十六岁那年的秋季家长会,我家两位爹联手贡献了建校史上最魔幻现实主义名场面——当阿爸的挖掘机模型撞上daddy的3D全息投影仪,教导主任的假发都惊得翘起了三公分。
事情起因是我那篇《我的父亲》获奖作文被贴在校史馆,阿爸非要带着他的“教育成果”去展览。
他扛着半人高的齿轮传动装置冲进礼堂,声称这是“亲子联合作业”,结果启动按钮时火星子直接烧穿了校长的发言稿。
daddy则优雅地掏出镀金U盘,结果全息投影出的我三岁啃拖鞋视频,让整个礼堂笑到地动山摇。
班主任让家长分享“教育心得”时,阿爸撸起袖子就要演示“如何用液压钳开家长联络簿”,被三个体育老师按住才没拆了讲台。
daddy趁机抢过话筒,从蒙台梭利讲到北欧教育体系,愣是把十分钟发言拖成两小时学术报告——直到后排家长鼾声如雷才被迫中断。
最绝的是亲子互动环节,阿爸用安全绳给我绑出个“工地版龟甲缚”,美其名曰“培养团队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