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大的偏差。
你这些新方法听起来花哨,可实际操作起来,恐怕会让学生们迷失方向。”
其他几位老教师纷纷点头,他们脸上的神情写满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坚守和对姜兰创新方法的质疑。
与此同时,家长们也对双师课堂提出了强烈质疑。
在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气氛紧张而压抑。
一位身材微胖的家长站起身来,满脸的焦虑与不满:“这双师课堂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老师教孩子还不够,非要两个老师。
这不是明显的资源浪费吗?
我们家长把孩子送来,是希望他们能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而不是看你们搞这些花样。
多一个老师,是不是意味着要多交一份钱?
这增加的成本,最后还不是落到我们家长头上。”
其他家长们也纷纷响应,你一言我一语,抱怨声此起彼伏,质疑声如潮水般向姜兰涌来。
面对老教师们的指责和家长们的强烈不满,姜兰的教育改革之路瞬间荆棘密布。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她深知,每一次伟大的变革都必然伴随着阻力,而她,早已做好了披荆斩棘的准备。
夜晚,工作室的灯光常常独自亮着,姜兰坐在办公桌前,看着窗外城市的夜景,车水马龙,灯火辉煌,她在心中暗暗发誓,一定要找到方法,让所有人看到这些创新教学方法的巨大价值。
面对诸多质疑,姜兰的眼神愈发坚定,她深知,唯有以事实为依据,用数据说话,才能打破这重重阻碍。
于是,她带领工作室的成员们,踏上了一段充满挑战的数据收集之旅。
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她精心挑选了两个基础水平相近的班级。
一班作为实验班,全面推行她的创新教学方法;二班则作为传统班,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从那以后,工作室的成员们如同严谨的科研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对两个班级的跟踪观察中。
在实验班,每一次多情景教学都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盛宴。
当模拟古代丝绸之路的贸易场景时,学生们身着仿制的古装,扮演着各国的商人,在 “集市” 中穿梭往来。
成员们则在一旁仔细记录着学生们在讨价还价中对货币兑换、商品价值等经济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观察他们遇到问题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