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的梅雨季节,总是带着一种独特的潮湿感,仿佛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水的气息。
林晚站在家族老宅的雕花木门前,手中握着那把沉甸甸的铜钥匙。
她轻车熟路地将钥匙插入锁孔,转动三圈,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嗒”,木门缓缓开启。
一股潮湿的木腥味伴随着岁月沉淀的丝线焦香扑面而来,那是外婆熨烫绣线时常用的松香味道,熟悉而又令人怀念。
手机在口袋里微微震动,打破了这份宁静。
林晚掏出手机,屏幕上显示着工作室合伙人发来的第七条消息:“网红孵化机构说点赞量不够,要撤资。”
她默默地按灭屏幕,指尖轻轻划过门楣上斑驳的朱漆,那里有一道浅浅的刻痕。
那是十二岁生日那年,她踮着脚用绣剪刻下的身高标记,如今那道线只到她的胸口,岁月流转,记忆却依旧清晰。
她缓缓走进老宅,阁楼的木梯在脚下吱呀作响,尘絮在斜射的阳光中翻飞起舞。
褪色的蓝印花布轻轻覆盖着织机,旁边藤箱里堆满了未完成的绣片。
林晚轻轻掀开最上层的孔雀羽线绣的喜被,露出了一幅泛黄的《婴戏图》。
针脚突然变得凌乱,右下角洇着褐色的圆点,像是……泪痕?
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林晚仿佛又看到了母亲的身影。
她总是穿着月白色的斜襟衫,发髻永远簪着银针。
十年前那个暴雨夜,母亲冲进雨幕抢救晾晒的蚕丝线,却再也没有回来。
林晚攥紧绣片中突兀的红线,那是母亲独创的“隐痛绣”,将心事藏进背面针脚,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无尽的思念和痛苦。
林晚的目光落在木箱上,突然发出一声空响。
她好奇地掀开衬布,发现夹层里躺着一个鎏金绣绷,泛着幽幽冷光。
这是一幅双面三异绣!
正面是百子嬉春的热闹场景,背面竟是现代都市的繁华图景。
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用捻银线巧妙表现,行道树则藏着苏绣的松针技法。
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绣品倾斜45度,晨光穿透三层绡纱,浮现出第三幅画面: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女子在绣绷前落泪,脚边散落着英文图纸。
这幅绣品如同一部跨越时空的史诗,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完美融合。
林晚凝视着这幅绣品,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
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