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令“焚书坑儒”,对儒家学说和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了残酷的打压和迫害。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焚烧除秦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书籍以外的各国史记和民间所藏的《诗》《书》百家语。
次年,又将四百六十多名方士和儒生坑杀于咸阳,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焚书坑儒”事件。
这一事件犹如一场浩劫,给儒家学派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儒家经典被大量焚毁,学者们纷纷逃亡,儒家学说陷入了沉寂与蛰伏。
然而,儒家思想的生命力是顽强的,它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即便在如此残酷的打压下,依然顽强地生存了下来。
一些儒家学者冒着生命危险,将儒家经典藏匿起来,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同时,儒家思想在民间也依然有着广泛的影响,它所倡导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早已深入人心,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秦朝的统治并未长久,由于秦始皇的暴政和繁重的赋税徭役,引发了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反秦的烽火。
随后,各地纷纷响应,秦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公元前207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在秦朝灭亡后的楚汉战争中,刘邦最终战胜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史称西汉。
西汉初期,由于长期的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百姓生活困苦。
为了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统治者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推崇黄老道家之术,主张无为而治,让百姓在宽松的环境中发展生产。
在这一时期,儒家学说依然没有得到重视,处于相对沉寂的状态。
第四章:独尊儒术,儒道鼎盛随着西汉经济的逐渐恢复和发展,社会矛盾也日益凸显。
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已经无法满足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此时,儒家学派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刘彻即位,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渴望建立一番伟大的功业。
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汉武帝开始寻求一种能够统一思想、加强中央集权的学说。
这时,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