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滕诸国,然而,他的“仁政”理想在那个战乱频繁的时代,显得过于理想化,始终无法得到实现。
35年的奔波与努力,换来的只是一次次的失望与挫折,但孟子并未气馁,回到故乡后,他与弟子们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与见解记录下来,著成《孟子》一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与孟子同时代的荀子,同样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他年轻时便对孔子的学说崇拜不已,一生致力于研究和传习儒家经典。
荀子曾两度入齐,在稷下学宫讲学为师,并三次担任祭酒,成为了当时学术界的领袖人物。
荀子的思想与孟子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后天的教育和礼仪规范来加以约束和改造。
他提出了“礼法并用”的主张,强调礼与法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
同时,荀子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认为人类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而不是盲目地敬畏天命。
<荀子的思想更加务实,注重现实问题的解决。
他善于吸收和批评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和发展,成为了先秦文化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的著作《荀子》开创了儒家学派中个人著作体的先河,对后世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孟子与荀子的思想之争,是儒家学派内部的一次重要分歧,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和思想的多样性。
他们的学说虽然有所不同,但都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学派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章:秦火之劫,儒道蛰伏战国末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日益强盛,逐渐崛起为战国七雄之首。
秦王嬴政凭借着雄才大略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统一文字、度量衡、货币等。
然而,在思想文化方面,秦始皇却实行了严厉的专制政策,他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