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亲皇叔,也是朝中最手握重权的大臣。
当年太子和余良娣的姐姐已经快谈婚论嫁了,安亲王却横插一脚,上书皇帝,请皇帝为自家的女儿锦年郡主和太子赐婚。
他的用意很明显:捧自己的女儿做太子妃,然后是皇后。
等她生下皇子,未来的皇帝就是他的亲外孙。
到时候,朝中还不任由他叱咤风云,只怕,他自己来坐了这个皇位也不是没有可能。
17等侍妾们都散了,余良娣施施然从地上爬起来,瞪我一眼:“姚良媛,你有心争权夺势,却把我拉进去做什么?”
她说得没错。
昨天太子之所以会在大婚之夜宿到她房里,就是因为我前两日状似无意地跟太子说起:“太子,我见余良娣近日来茶饭不思,人瘦了一大圈,听说是挂念她亡姐的缘故。”
再过两天,就是她亡姐的忌日了。
太子闻言一滞,大婚当晚,就久违地去了余良娣的房里。
余良娣倒聪明,马上就猜到是我在背后捣鬼。
但我不以为意,只笑笑说:“良娣,你素来是与世无争的闲云野鹤。
但在这攀高踩低的皇宫之中,就算你无心争抢,那些有心的人也只会以为你是藏锋守拙,等着有一天暴露锋芒。”
“她们会使什么手段压你害你,不用我说你也清楚。
更何况,这后宫与前朝息息相关,前朝风起云涌,你在这后宫,就能风平浪静吗?”
这些日子以来,我打听得切实,余太傅素来和安亲王政见不合。
尤其是在对待南诏的态度上,余太傅主张以和为贵,不要大动干戈,免得两国边境人民陷入战火。
安亲王却是极力的主战派,认为要趁着南诏羽翼还不丰满的时候,一举歼灭。
两边斗得不可开交,前些日子,安亲王还授意几个御史联名,弹劾了余太傅一把。
我说这话的言下之意,就是要点明形势:现在安亲王的女儿成了太子妃,安亲王的势力又雄厚了一分。
等他在党争之中赢了余太傅,那太傅的女儿还能在宫里安安稳稳当她的良娣吗?
余良娣是个聪明人,我说的这些话,只怕她早就想到。
只是她生性懒怠,火没烧到眉毛,就不想去管。
我只好借着太子妃入宫,先把她们之间的火挑起来。
要在以太子妃为尊的东宫中活下去,我需要余良娣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