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陈怀安,曾经不过是南京城里一介平凡的教书先生。
往昔岁月,宁静而惬意。
每日晨曦初露,柔和的阳光穿透薄雾,洒在南京城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我便会悠悠穿过熙熙攘攘的夫子庙,前往学堂,开启一天的授课。
夫子庙,那是南京城的灵魂所在,热闹非凡。
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小摊如璀璨星辰罗列。
卖糖人儿的师傅,双手仿佛被赋予了神奇的魔力,只见他手指灵动飞舞,三两下便能吹出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引得孩子们如欢快的小鸟般围聚嬉笑,那清脆的笑声宛如银铃在空气中跳跃回荡;卖字画的摊位前,文人墨客们或是驻足欣赏,为那一幅幅笔精墨妙的书画作品击节赞叹,或是兴致盎然地挥毫泼墨,尽情展现自己的才情,墨香四溢;还有那弥漫着诱人香气的金陵小吃摊,热气腾腾中,飘出的是南京城独有的烟火气,那熟悉的味道,总能让人心生温暖与慰藉。
孩子们纯真无邪的欢笑声、小贩们此起彼伏的叫卖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城市乐章,那是南京城给予我的温暖日常,也是我心底最珍贵的珍藏。
然而,1937 年 11 月,淞沪会战失利的消息如同一团浓重得化不开的阴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且沉重地笼罩了南京城。
空气中,紧张与恐惧的气息仿若无形却又无比锋利的触手,悄然蔓延,渗透到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
人们私下里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着即将兵临城下的战争,脸上无不写满了忧虑与不安。
我望着学堂里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无邪、如春日花朵般的脸庞,心中的忧虑如同汹涌的潮水般翻涌不息。
我深深知道,一场残酷到超乎想象的浩劫,正张牙舞爪地朝着我们迅猛袭来,而这些孩子,还有南京城的万千百姓,都将被无情地卷入战争那黑暗而恐怖的深渊,面临着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
随着日军如恶狼般步步紧逼,南京城的氛围愈发压抑沉重,仿佛有一座无形且无比巨大的大山,沉甸甸地压在每一个南京人的心头。
政府组织民众疏散,可大多数老百姓对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爱得深沉,这里有他们的祖先,有他们的根,他们实在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