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回归自然,在大地的怀抱里得到永恒的安息。
而火葬,是顺应时代发展,为了节约有限的土地资源,同时也更卫生,能有效避免疾病传播。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火葬,可在我心里,总觉得这样少了点什么,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时光过得飞快,像白驹过隙,那些过去的事情也渐渐在我的记忆里模糊了。
然而,在我二十岁那年,一件事彻底改变了我对丧葬方式的认知。
那是一个寒风刺骨的冬天,风像利刃一样刮过校园,把窗户吹得 “哐哐” 响。
我在大学的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图书馆里灯光昏黄,安静得有点压抑,四周的书架像沉默的卫士。
偶然间,我翻开了一本泛黄的学术期刊,纸张脆弱得好像轻轻一碰就会破碎。
一篇关于未来丧葬方式的研究报告映入眼帘。
报告里提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一些全新的丧葬方式正在悄悄兴起。
其中,冰葬和风葬特别吸引我的注意,冥冥之中,我竟然感觉这些新兴的方式,我好像用得上。
冰葬,是把逝者的遗体放在零下 196℃的超低温环境里,用液氮进行处理。
遗体在极寒的作用下,会迅速冷冻、脱水结晶,最后保持着生前的模样,就像只是陷入了一场沉睡。
但我心里不禁泛起一丝寒意,想象着那冰冷的液氮,那被冻得僵硬的躯体,好像置身于一个冰寒的世界,不过我又庆幸,似乎还有复活的一点可能性。
在那超低温的环境里,时间好像都被冻结了,逝者的面容在冰晶的包裹下,像被定格在时光里,每一个细节都被完美地保存着,那紧闭的双眼,好像在等待着某个未知的唤醒时刻。
风葬,是把逝者的遗体放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让其在风中慢慢消散,回归天地之间。
可这看似简单的描述,却让我心里充满疑虑。
那特定的自然环境到底是怎样的地方?
为什么要选择在那样的地方让遗体消散?
我想象着,那也许是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树林,微风在林间穿梭,带着丝丝缕缕的生命气息。
又或许是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原,狂风呼啸而过,把逝者的身躯一点点分解,融入那片绿色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