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地区,苏然和云瑶密切关注着改革的进展。
他们定期前往视察,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试点地区的农业生产取得了巨大成功,粮食产量大幅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看到这些成果,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苏然的农业改革措施。
农业改革的成功,让苏然在朝堂上的威望大增,但也引来了更多势力的嫉妒和怨恨。
这些势力开始联合起来,试图在其他方面寻找苏然的把柄,再次将他置于死地。
与此同时,云启国的边境地区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
邻国得知云启国正在进行改革,认为有机可乘,便在边境频繁挑起事端。
边境守军多次与邻国军队发生小规模冲突,局势愈发紧张。
皇帝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应对之策。
朝堂上,大臣们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求和,认为云启国此时正处于改革关键时期,不宜与邻国开战,以免影响国内稳定;另一派则主张强硬反击,认为若不展示国威,邻国将更加肆无忌惮。
苏然深知,此时求和只会让邻国更加轻视云启国,但贸然开战也可能会让国家陷入困境。
他经过深思熟虑后,向皇帝提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案。
一方面,加强边境防御,增派精兵强将,修筑防御工事,让邻国不敢轻易发动大规模战争;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邻国,表明云启国爱好和平的立场,但同时也警告对方不要轻举妄动。
此外,苏然还建议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往来,通过经济手段加强两国之间的联系,减少敌意。
皇帝采纳了苏然的建议。
在加强边境防御的同时,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和强硬的外交辞令前往邻国。
邻国国王看到云启国既有强硬的军事准备,又有和平解决问题的诚意,权衡利弊后,决定暂时停止在边境的挑衅行为。
边境贸易也在苏然的推动下逐渐开展起来,两国百姓通过贸易互通有无,关系逐渐缓和。
然而,朝堂内部的斗争并未因此平息。
那些反对苏然的势力不甘心失败,他们在暗中策划着更大的阴谋。
他们买通了苏然身边的一个亲信,试图从他口中套取苏然的机密信息,以便找到机会再次陷害他。
这个亲信名叫赵虎,原本是苏然在改革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