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面面相觑,终弃斧散去。
茶灵现身崖边,眼中含笑:“散财护山,这便是‘不欺之心’。”
她引沈清和至古茶树下,以露为引、盏为炉、银票余烬为香,煮出一壶碧色茶汤。
汤入土中,枯茶树竟抽新芽,山间雾气化作甘霖,焦土遍生茶苗。
次日,茶农见沈家茶船满载而归,船头悬一盏青竹灯。
沈清和邀众人品鉴新茶,茶汤入口,苦后回甘,饮者如沐春风。
茶灵之声自杯中响起:“云雾青贵在‘清’字,火炭催芽则浊,诚信守候方得真味。”
一年后,栖霞茶以“洗心”之名轰动江南。
茶饼内藏一枚竹纹签,上书:“欺山莫欺茶,欺茶莫欺心。”
沈清和每至茶山,总见绿影翩跹于雾中,茶农笑传:“那是山灵替沈老板巡山呢!”
故事3琴音涤尘琴师苏怀瑾游历至北疆,听闻苍梧山下有座荒废古寺,寺中藏着一张无名古琴,琴音能引百鸟和鸣。
他踏着残雪寻去,推开斑驳寺门时,忽闻一缕琴音自后院飘来,清越如泉击石,却隐隐透着悲怆。
循声而去,见一白衣女子跪坐枯松下,十指抚琴,身侧积雪竟随琴音起伏化作流雾。
女子抬眼望来,眸中似凝着千年寒霜:“此琴名‘涤尘’,三百年未遇知音。
公子若愿奏一曲,或可解我执念。”
<苏怀瑾盘坐抚琴,指尖触弦的刹那,脑中忽现幻象——百年前,此琴原属一位戍边将军。
将军爱琴如命,却在战乱中为护百姓,以琴身为盾,血染冰河。
琴灵因染血生怨,所奏之音渐成杀伐之声,闻者心神俱裂。
将军魂魄不散,将琴封于寺中,以余生诵经净化,直至坐化松下。
琴音骤停,苏怀瑾冷汗涔涔。
女子抚过琴身一道裂痕:“我即琴灵,因将军执念所困,琴音戾气难消。
若要化解,需寻得三物:无争之雪、未染之血、不战之心。”
次日,苏怀瑾攀上苍梧山巅,取晨曦初化的雪水,此为“无争之雪”。
归途遇流民抢夺粮车,他以身挡刀,臂上鲜血滴入瓷瓶,却对挥刀者道:“北疆苦寒,这袋干粮赠你。”
暴徒怔然弃刀,此血即为“未染之血”。
唯独“不战之心”令他困惑。
深夜,琴灵忽指向山脚火光——胡人部族与边军冲突在即!
苏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