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章纹饰,丹凤眼微微眯起,似在品味这世间惊变。
她手中那方素绢上依稀残留着诏狱阴湿气息的墨迹,每一笔皆如刀刻般锋利、铿锵有力:“臣上金昧死再拜言:伏惟圣母神皇,德配坤元,功超羲姒。
今者地维震动,实乃天符更始之兆。
昔者轩辕受图,地出黄龙;武王伐纣,白鱼跃舟。
今神都地动而宫阙巍然,此诚天命在周,神宫永固之征也……”女皇声音低沉而庄严,仿佛连天地都为之震动。
她的每个字都携带着不容质疑的威严,令在场众臣无不肃然起敬。
紫宸殿内,铜漏滴答作响,时针正滴到申时三刻。
上官婉儿目光冷峻,正注视着女皇第三次展开那卷奏疏。
殿外,新栽的石榴树在秋雨中轻声低唱,却无法掩盖那笺纸上惊心动魄的文字所传递出的沉重历史感与无限隐喻。
“臣闻乾陵松柏,岁寒后凋。
倘蒙圣恩得守先帝陵寝,当效周公吐哺之诚,旦夕为陛下祷祝。
俟凤衔天册之日,臣必率宗室首上万民书,共襄大周受命之典。”
这一刻,文字间仿佛凝聚了无数先贤的忠诚与哀愁,同时也预示着一个崭新纪元的曙光正在缓缓升起。
“好个‘凤衔天册’。”
武则天忽然轻笑,笑容中既有调侃也带着深意。
她指尖轻抚过奏疏末尾暗纹,那正是用米汤写就的密语,在烛光下隐约闪现——“唐鼎虽沉,周鼎当兴。
臣愿为陛下守鼎人。”
这一句暗语既是对未来权力更替的预言,也透露出她对局势变化的深刻洞察。
蛰龙惊雷(上)神都秋雨细密,渗透了泽王府精雕细琢的鸱吻。
李上金望着檐角不断滴落的雨珠,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那本饱含历史沉淀的《大衍历》,思绪却早已飘向遥远的边疆。
案头整齐摆放着三封密信:裴炎侄子在剑南道私铸兵器的秘辛、程务挺在幽州截留贡马的证据、乃至武承嗣在明堂改建中贪墨金丝楠木的惊人丑闻——这些来自原主记忆深处的零碎信息,如同暗夜中忽闪的幽蓝光影,令烛光下的密室散发着凛然杀机。
“王爷,这是鸿胪寺的拜帖。”
老仆低声道来,将一封泥金帖呈上,其袖口隐约流露出半截黥面的痕迹。
李上金瞳孔微缩,心中猛然涌起一阵凛然寒意:正是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