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
后来流传至民间,逐渐成为百姓节庆、喜宴、冬日暖身的常饮。
黄桂稠酒最为显著的特征,是它那独特的“稠”——酒液似汤非汤,介于酒与粥之间,微微黏稠,色泽乳白或淡黄,香气四溢。
一勺入口,浓郁的糯米香和扑鼻的桂花香扑面而来,甜而不腻,绵软醇厚,令人回味无穷。
小一在西安附近的临潼小镇找到了一个仍坚持手工酿造黄桂稠酒的酒坊。
这家酒坊已有数十年历史,门口挂着一块木牌,斑驳的字迹在夕阳下透着岁月的沉稳。
酒坊的师傅姓杨,是第三代传人,一身旧布衣,却是精神矍铄。
“黄桂稠酒,可不是一般的甜米酒。”
杨师傅一边翻动锅里的糯米,一边笑着说,“它讲究一个‘稠’字,也讲究一个‘香’字。”
酒酿成那天,小一坐在院中,面前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黄桂稠酒。
酒液泛着淡金,米粒晶莹,桂花浮在酒面上,宛若金色繁星。
小一轻轻舀起一勺,入口即化,米香、酒香、桂香三者交融,清甜温润,如春水拂面,却又带着冬日炉火的温暖。
这与他喝过的所有酒都不同,没有烈酒的辛辣,没有黄酒的醇厚,却有一种淡雅、温柔、诗意的气质,像一首旧时光的歌,在舌尖低吟浅唱。
小一在这碗酒里,仿佛看到了那些普通却丰盈的日子:老西安的清晨、巷子口的桂花树、妈妈手里端着热酒的笑容、冬夜厨房里氤氲的蒸汽。
这稠酒稠的,不只是米,也稠着一份份情感与记忆。
离开前,杨师傅送给他一坛刚酿好的黄桂稠酒,说:“带上吧,冬天到了,路上冷,一勺就暖。”
小一接过酒坛,心中一热。
那一刻他明白,黄桂稠酒是陕西的味道,也是家里味道。
它没有喧嚣,没有炫技,却在岁月的长河中,一直默默流淌,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
小一的脚步,终于踏入了中国西南的崇山峻岭之间——四川大渡河流域的山谷深处。
他听说,这里藏着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酒,名字听起来活泼甚至带点俏皮——猴儿酒。
这不是市面上流行的烈酒,也不是宴席上的主角,而是一种深深扎根于民间传说与原始山林之间的“山野之酒”。
据传说,猴儿酒最早是由野猴子偶然酿制而得名。
相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