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的钢笔在报告上划出重线,“华北平原绝不可能有这种土,除非有人从西域专程带来。”
陈教授盯着拓印的符文,突然发现第七级台阶的莲花纹槽里,东珠的位置恰好对应北斗天枢星,而鞋跟指向的砖缝里,隐约刻着“康熙二十六年夏”的满文小字——那是史载和妃消失的年份。
工棚外传来更夫敲梆子的声音,老陈摸着袖口的伤疤,想起在西藏听老喇嘛说过的“归乡路”:用故乡的土铺路,魂魄才能顺着星轨回家。
他望向景阳宫檐角的铜铃,夜风掠过,铃声里竟混着若有若无的驼铃声,像从地底深处传来。
当他再次低头看那绣花鞋时,忽然发现鞋尖内侧有极浅的血渍,呈北斗状晕染——仿佛有人曾用指尖蘸血,在鞋内偷偷画过星图。
2 百米迷踪次日清晨,考古队带着便携式测绘仪进入密道,陈教授特意让老陈走在队尾。
密道拱顶的青砖每七块就刻有符文,烛台上的蜂蜡经碳十四检测确为康熙年间,而墙壁上的蓝紫色苔藓在荧光灯照射下,竟浮现出类似血管的网状纹路。
“苔藓细胞结构异常,细胞壁含金属离子。”
生物学家林博士的镊子刚碰到苔藓,叶片突然收缩,在探照灯里投出蝙蝠状的影子。
前行到五十米时,老王突然按住小张的肩膀:“听,有水声。”
众人屏息,密道深处传来极轻的潺潺声,像泉水滴在陶碗里。
陈教授用手电筒照向墙壁,发现烛台下方三指宽的砖缝里,渗出一线浅红液体——正是昨日老陈接取的那种水渍。
“符文在交替,”老王指着墙面,“前半段是满文的《北斗经》,后半段混着象雄文的归魂咒,这里是分界点。”
测绘仪在九十八米处发出蜂鸣时,小张正伸手擦拭墙上的朱砂圆圈。
十二个同心圆层层相套,圆心的东珠缺了一角,断口处露出木质芯子——显然是后期修补的。
“雷达显示前方有空间,但墙体密度不对。”
技术员调试仪器的手在发抖,屏幕上的空洞像只微张的眼。
陈教授刚要开口,地面突然震动,众人转身,来时的通道已被整块青石板封死,石缝间渗出的红土带着温热,仿佛刚被翻动过。
“冷静!”
陈教授点亮应急灯,光圈扫过众人苍白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