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真。
实际上,他所谓的“药”,不过是从路边随意采来的草根树皮,混杂着一些廉价且毫无药用价值的香料,胡乱熬制而成。
为了让假药看起来更有“药效”,他还会添加一些有强烈气味的物质,让患者闻起来觉得这药“药力十足”。
而他那所谓的诊断,不过是根据患者的常见症状,故弄玄虚地说上一通模棱两可的话,让患者误以为他真的洞察病情。
他就这样凭借着忽悠,从那些本就生活艰难的百姓手中骗取钱财。
每次得逞后,他便躲在阴暗潮湿的角落里,小心翼翼地数着那些昧心钱,脸上露出贪婪而满足的笑容,心中盘算着下一个行骗目标。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林郎中。
林郎中的医馆“济世堂”,坐落在洛阳城一条幽静却不失雅致的小巷中。
医馆的门脸并不张扬,一块古朴的匾额上书“济世堂”三个大字,字体刚劲有力,却又透着几分柔和,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医者的仁心。
匾额下方,两扇朱红色的大门半掩着,门上的铜环擦拭得锃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光芒。
林郎中自幼便对医学展现出异于常人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他出生在一个医学世家,家中长辈皆是悬壶济世的良医,受家庭熏陶,他从小便沉浸在医学的海洋中。
从启蒙时摇头晃脑背诵的《药性赋》《汤头歌诀》,到后来深入钻研的《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等经典著作,他无不烂熟于心。
他每日清晨便起身,身着一袭素色长袍,头戴方巾,整理好医馆,等待患者上门。
林郎中面容和善,岁月在他脸上留下了些许痕迹,但那眼神却始终透着睿智与温和。
他为患者诊治时,总是全神贯注,不仅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饮食起居,还会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综合判断病情。
他的手指修长而温暖,在为患者把脉时,仿佛能通过指尖传递出一种安抚人心的力量。
他的治疗方法不拘泥于传统,善于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药方。
遇到疑难病症,他更是废寝忘食地查阅古籍、研究医案,力求找到最佳的治疗方案。
他会在书房中一坐就是一整天,时而皱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