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中国儒家文化发展历史全文

第3章

发表时间: 2025-04-08
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规定除秦国史书、医药、占卜、农业等书籍外,其他书籍一律焚烧。

次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460多名儒生被活埋。

据史书记载,焚书坑儒后,民间私藏的儒家经典大量减少,儒家学说的传播受到严重阻碍。

这一事件对儒学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许多儒生被迫隐藏或改行,儒学在秦朝时期几乎陷入低谷。

然而,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儒学在当时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才会引起秦始皇的忌惮。

2.2 董仲舒新儒学与天人感应理论汉代儒学在经历了秦朝的打击后,逐渐复兴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新儒学思想体系,其中“天人感应”理论是核心内容之一。

董仲舒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具有意志和情感,能够通过自然现象来表达对人间事务的喜怒哀乐。

人间的君主是天的代表,君主的行为与天意相通。

如果君主施行仁政,天就会降下祥瑞;如果君主暴虐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

这一理论为君主的统治提供了合法性依据,同时也对君主的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

据《汉书》记载,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成为汉代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董仲舒还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主张以儒家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这一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学从此成为官方正统思想。

2.3 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与教育制度化汉代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后,其教育制度也逐渐建立和完善。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太学,这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培养官员和士人。

太学的设立标志着儒学教育的制度化,为儒学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

据《汉书·儒林传》记载,太学初设时仅有弟子员50人,到东汉时期,太学生人数已多达3万多人。

太学的教育内容以“五经”为主,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这些经典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太学的毕业生可以通过考试等方式进入官场,这使得儒学与仕途紧密结合,吸引了大量士人学习儒学。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