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沉默。”
两个小时后,#我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个话题在多个平台同时冲上热榜。
热度高得离谱,却又没人敢承认为什么火。
我的直播间虽然打不开,但我能看到无数人自发地在街头贴纸条、发推文、剪视频,甚至有人用灯光在楼顶打出一句话:“我们不缺内容,我们缺自由。”
平台破防了。
他们开紧急会,调整策略,发布声明:“我们尊重用户节约理念,但坚决抵制煽动性言论与恶意利用平台资源行为。”
翻译一下就是:“你可以穷,但不能影响别人也不消费。”
讽刺的是,这声明出来的当天,我的粉丝数——涨了十万。
我一条新账号刚注册,几十万人涌进来留言:——“新家我们来了!”
——“账号可以封,理念封不住。”
——“从今天开始,我们人人都是主播。”
有人在评论区发起号召:“我们来接力直播,每个人都讲一条不花钱的经验。”
从此之后,极限存钱不再是我的事,而是成了大家的战场。
我退出主角位置,开始做个幕后观察者。
一场真正的“反平台运动”,正式开始。
而我知道,平台怕的,永远不是一个人发声。
他们怕的是:千万人一起闭麦,不买,不看,不用。
6 觉醒的力量第一条热搜消失是在凌晨三点。
“#我们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毫无预警地从热榜第一消失,连搜索都搜不到。
一小时后,另一个词条也没了:“#不买不是错#”清晨六点,“#极限生活挑战#”被封禁。
到了中午,连“极限”两个字的组合都被打码。
平台删得越急,群众的怒火就烧得越旺。
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网友已经在别的平台集体刷屏:——“哪个删得快,我就越不用哪个。”
——“今天你删我词,明天我卸你App。”
——“这不是我们失控,是你们怕了我们。”
评论区全是卸载截图和评分刷低。
App Store、安卓商店,那些主流平台的评分一天内集体掉到2.8以下。
平台开始慌了,最先顶不住的是那个短视频巨头。
他们开了个内部紧急视频会,会议纪要最后一句是:“谁删得快,用户反弹就打得快。”
另一家电商平台的高层听说后冷笑:“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