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极限互助交易贴”。
没想到,仅仅三分钟,私信就被挤爆了。
——“哥,我有,还有半桶洗洁精,用一次性口罩换行吗?”
——“我家有旧毛巾,能换点牙膏不?”
——“能不能建个群,我们都不想买了。”
我突然意识到,只要信息能彼此流动,我们就能绕过平台,自己活下去。
比起花钱,更爽的,是不花钱还搞定事情。
我立刻建了一个群,群名叫:“不买主义·极限生活互助群”第一个小时,进了二百人。
第二天早上,五百人。
第三天……群满了。
我干脆开了直播,把“极限生活”这件事,直接公开。
画面里是我自己搭的旧木桌,一本写满标注的账本,还有一个空着的饭盒。
我没摆滤镜,也没打光,只说了一句话:“我三天没花一分钱,活得挺好。”
弹幕先是安静,然后爆了。
——“我以为只有我一个人这样过!”
——“终于有人站出来了!”
——“怎么活?
教教我们!”
我开始直播讲“极限生活生存指南”:极限存钱·不买策略吃饭怎么省:不点外卖,找附近超市即将到期折价品,一次性买够三天食材。
物品怎么换:建表格,把自己不用的闲置东西晒出来换(有个妹子用三盒面膜换了半年牙膏)。
娱乐怎么解决:不刷短视频,看电子书,看盗版也行(是的,我说的)。
平台怎么跳过:别买二手平台的“服务费”中介,去社区门口贴纸条,信息流比他们干净。
我讲得口干舌燥,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
那场直播,涌进了两万人。
最让我震撼的是,有个弹幕发了句:“我在北方的寒市,靠大家换来的东西,活过了整个冬天。”
我哽了一下。
我没想到,这场原本只是我“自救”的实验,竟然成了那么多人最后的“出口”。
平台看着我们越聚越多,开始坐不住了。
有个电商平台的人加我好友,给我发了个“合作建议”文档。
标题写着:“让我们一起引导健康节约消费,打响流量新风向。”
文件最后一句写着:“视频可用你的人设,我们提供货源、运营和结算。
预计变现能力每月20W起。”
我没回。
我把这份文档截图发到直播间。
大家都看到了。
评论区,像一场风暴:——“你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