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孩子,别的孩子都羡慕的紧,而母亲也被公认为热心人。
村里对母亲都敬重的很,加上母亲的名声好,我的小舅舅们都如愿以偿的娶到了好媳妇,并一个个自立门户,日子过的都很不错。
我的大伯,叔叔,也在母亲的撮合下,成家立业。
但凡村里有喜事,肯定要叫母亲去帮忙打理被褥。
农村迷信,但凡娶妻嫁女,一定要请本村最有威望,且沾福的人来缝制子孙被。
而我最开心了,因为村上不管谁家有喜事,都能跟母亲一起吃席。
现在我对吃席已经没有了兴趣。
但是童年的吃席,却是让人回味无穷的!
母亲有个远房表哥,家境不好,他的儿子们也是就是我的表哥来拜年。
那时交通不便,基本都是走路,遇上路远,是要住一宿的。
那天,母亲在硬邦邦的床上铺上厚厚的晒的干干的稻草,再铺上一层洗的干干净净的棉垫,然后放一床当年刚弹的新棉被。
那时我们自己家盖的是旧棉被,新棉被舍不得。
俩表哥当年十多岁,已经记事了。
他们感慨,那是兄弟俩睡的最温暖的一晚。
从懂事起自己家和在别的亲戚家,都没有盖过这么温暖的被子。
两表哥一直是感恩的人,后来他们自己开了厂,成立了公司,还念念不忘母亲当年的恩情。
每年都真心邀请母亲去那边玩,不管多忙,也要上当地最好的酒店亲自招待。
而母亲很过意不去,每次他们来也要把最好的土特产作为回礼。
我寻思,当年在寒冷的冬夜,温暖的何止是一床棉被,而是母亲那颗温暖的心,变成了他们童年的一束光!
母亲的为人处事真诚温暖,以至于后来大家的回馈一度惠及了他的儿女。
以至于我们虽然没有做什么,也一致得到了村里的尊重和认可。
母亲的生活圈子是有限的,但她的能量却是无限的,她是心胸开阔,充满大爱的人。
严格意义上来说,我们是沾了母亲的光。
母亲也是有遗憾的。
她常常念叨,自己曾经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初中的女生。
那时要徒步到二十多公里的镇上上学。
可是她不怕辛苦,因为各种原因,她陆陆续续上了一小段时间,后来就没有上了。
如果能够学到毕业,母亲的人生轨迹应该就不一样了吧?!
可是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