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抖音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奶奶的偏心抖音热门全局》,由网络作家“小小米兜”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好像永远够不上那个条件。长大一点后,我开始明白,奶奶的“重男轻女”不是针对我一个人,而是她骨子里带来的东西。她常说,家里得有个男丁传宗接代,不然祖坟的风水都不安稳。她生了爸爸和两个姑姑,爸爸是老小,她总说自己熬到最后才有了“命根子”,这话听多了,我心里既无奈又有点酸。她是真心相信,男孩子是家里的根,女孩子不过是枝叶,早晚要飘到别人家去。可我不是枝叶,我也有自己的根啊。我也想被她疼爱,想听她夸我一句“真聪明”,想在她眼里看到一丝骄傲。可这些,弟弟轻轻松松就得到了,我却像个站在门外的小孩,隔着玻璃看里面的温暖,却怎么也走不进去。爸妈也不是没努力过。妈妈私下跟我说过,奶奶年轻时日子苦,嫁到爷爷家后连着生了两个女孩,村里人指指点点,说她没本...
《奶奶的偏心抖音热门全局》精彩片段
好像永远够不上那个条件。
长大一点后,我开始明白,奶奶的“重男轻女”不是针对我一个人,而是她骨子里带来的东西。
她常说,家里得有个男丁传宗接代,不然祖坟的风水都不安稳。
她生了爸爸和两个姑姑,爸爸是老小,她总说自己熬到最后才有了“命根子”,这话听多了,我心里既无奈又有点酸。
她是真心相信,男孩子是家里的根,女孩子不过是枝叶,早晚要飘到别人家去。
可我不是枝叶,我也有自己的根啊。
我也想被她疼爱,想听她夸我一句“真聪明”,想在她眼里看到一丝骄傲。
可这些,弟弟轻轻松松就得到了,我却像个站在门外的小孩,隔着玻璃看里面的温暖,却怎么也走不进去。
爸妈也不是没努力过。
妈妈私下跟我说过,奶奶年轻时日子苦,嫁到爷爷家后连着生了两个女孩,村里人指指点点,说她没本事。
她好不容易生下爸爸,才算抬起头来。
从那以后,她就把男孩子看得比命还重。
妈妈说这话时,叹了口气,摸着我的头让我别太往心里去。
可我怎么能不往心里去呢?
那是我从小到大最亲的奶奶啊。
弟弟其实没啥错,他还小,只知道奶奶对他好,也会傻乎乎地跟我分享糖果。
可我看着他,心里总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不是恨他,而是羡慕,羡慕他不用努力就能得到的那份偏爱。
我有时会想,如果我是个男孩子,奶奶会不会也这样对我笑,会不会也给我塞个红包,拍着我的头说“咱家有福了”?
这种念头,像风一样吹过,又散了。
因为我知道,我是小雨,是个女孩子,没法变成奶奶想要的样子。
我只能在她的偏心里,跌跌撞撞地长大。
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挺倔的,明明知道她不会改,我还是想在她面前证明点什么,哪怕只是让她多看我一眼。
奶奶的偏心,成了我童年的一道影子,笼罩着我,也逼着我学会了很多。
她让我懂得,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得自己去争取;她也让我明白,人的心有时候是偏的,但日子还得靠自己过下去。
后来,我慢慢长大了,上了学,离开了家,回过头看那段日子,才发现奶奶的偏心不只是伤害了我,也在无形中塑造了我。
她是那个让我又爱又
1 引言我叫小雨,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北方小城,家里不算富裕,但也从不缺吃少穿。
爸妈都是老实本分的工人,家里还有个弟弟,比我小三岁,是个活泼又有点淘气的男孩。
按理说,这样的家庭应该平淡而温馨,可从小到大,我总觉得家里有一道无形的墙,把我和弟弟分成了两个世界。
这道墙,不是爸妈砌的,也不是弟弟自己垒的,而是来自奶奶——那个在我们家有着绝对权威的长辈。
奶奶是典型的农村老太太,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头发早就白了,脸上刻满了皱纹,像一本翻旧了的书。
她走路有点佝偻,手上总是攥着一串佛珠,嘴里念叨着听不清的话。
她是爷爷走后家里的顶梁柱,爸妈对她敬重得很,我也从小被教导要听她的话。
可我心里对奶奶的情感,却像一团解不开的线,尊敬有之,埋怨更多。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奶奶对弟弟和我的态度完全不一样。
弟弟摔一跤,她会赶紧跑过去抱起来哄着,眼里满是心疼;我摔了,她最多瞥一眼,说一句“女孩子皮实点,没事”。
过年的时候,她会偷偷塞给弟弟一个红包,里面装着皱巴巴的几块钱,然后拍拍他的头,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可轮到我,她就只丢下一句“女孩子要啥红包,长大了嫁出去就行”。
那时候我不懂,只觉得心里酸酸的,像吃了个没熟的柿子。
这种差别不是偶尔,而是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弟弟想要个新玩具,奶奶二话不说就从她那只破旧的布包里掏钱;我想买本课外书,她却皱着眉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啥,浪费钱”。
爸妈有时看不过去,会小声劝她,可她总是一瞪眼:“我养了你们一辈子,还轮不到你们教我!”
爸妈就不再吭声了,我也学会了把委屈咽下去。
奶奶的偏心,像一粒种子,种在我童年的记忆里,随着时间慢慢发芽,长成了一棵带刺的树。
我记得有一次,弟弟把我的作业本撕了,我气得哭着去找奶奶评理。
她却抱着弟弟,摸着他的头说:“小雨你大三岁,让着他点,男孩子淘气是福气。”
我站在那儿,眼泪挂在脸上,愣是没等到一句安慰。
那一刻,我第一次觉得,奶奶的爱是有条件的,而我,
头想想,又觉得有点道理。
明白归明白,我还是咽不下那口气。
我开始跟自己较劲,成绩越好,越想让奶奶看看,我不是她想的那样。
可她从没正眼瞧过我的成绩单,最多点点头,说句“好好学吧”。
倒是弟弟,有次考试进步了十分,她乐得逢人就夸:“咱家小宝有出息了!”
我听着,心里像被针扎了一下,可也学会了装不在乎。
青春期的我,像个刺猬,外面扎着刺,里面却软得不行。
我跟奶奶的矛盾,爸妈看在眼里,劝我:“她年纪大了,别跟她计较。”
可我总忍不住想,她年纪大就能不讲理吗?
我也试着跟她讲道理,有一次,我鼓起勇气问她:“奶奶,您为啥总觉得男孩子比女孩子重要?”
她愣了愣,皱着眉说:“这是老理儿,哪有为啥。”
我还想再说,她摆摆手:“你不懂,别问了。”
我看着她佝偻的背影,突然觉得有点无力,她的观念像座山,我推不动。
可日子久了,我也变了。
我不再只是生气,而是开始试着理解她。
她是老一辈的人,被那时候的规矩框了一辈子,改不了。
我呢,是新的一代,我想活出自己的样子。
这场较量,不是非要赢她,而是要让自己站稳。
初三那年,我考上了市里最好的高中,拿到通知书那天,我没给奶奶看,而是悄悄放进抽屉。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不用她夸我也能开心。
青春期的我和奶奶,像两条平行线,偶尔撞出火花,却走不到一起。
可那些矛盾和挣扎,却让我一点点长大。
我开始知道,世界上有些事没法改变,但我能改变自己。
那时候的我,还不懂怎么跟她和解!
4 成年后的和解上了大学,我离家远了,跟奶奶见面的日子也少了。
时间像把筛子,把童年和青春期的那些委屈慢慢滤掉,留下来的,是零星的回忆和一些说不清的感觉。
我开始忙着自己的生活,学业、朋友、实习,像一阵风,把我推着往前走。
奶奶呢,也老了,头发全白,走路更慢,眼神也没以前那么锐利了。
每次回家,她还是那样,围着弟弟转,可我却不再像小时候那么酸涩,也不再像青春期那么较劲。
第一年寒假回家,我提了一袋水果,想着给奶奶一个惊喜。
她坐在炕上,
裹着厚棉袄,手里还是那串佛珠。
我把水果放桌上,说:“奶奶,这苹果挺甜的,您尝尝。”
她抬头看了我一眼,笑了,露出一口缺了牙的嘴,说:“小雨长大了,知道孝顺了。”
这话听着简单,可我心里一暖,像被什么轻轻碰了一下。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已经不需要她夸我聪明,也不需要她给我红包,我想要的,只是她能好好活着,多看看我。
弟弟那时候上初中,成绩还是不上不下,可奶奶还是老样子,护着他。
有天晚上,他考试又没及格,爸妈批评了几句,他气鼓鼓地跑去奶奶屋里。
奶奶搂着他,嘀咕着:“没事,男孩子慢慢来。”
我站在门口,听着这话,换作以前,我准会翻个白眼走开。
可那天,我没动,只是笑了笑,转身回了自己房间。
我想,她还是她,可我已经不是那个眼巴巴等着她疼的小女孩了。
大学四年,我渐渐明白了奶奶的偏心,不是因为我不好,而是她被自己的过去困住了。
妈妈说过,奶奶年轻时没少受气,生了姑姑们没人夸,生了爸爸才算熬出头。
她把弟弟当成命根子,不是因为他多出色,而是他代表了她那辈人眼里最重要的东西——传宗接代的希望。
我呢,在她眼里是“外人家的”,再好也留不住。
这观念不对,可对她来说,却是她一辈子信奉的真理。
我开始不再恨她,反而有点可怜她,她被老理儿框了一生,到老也没走出来。
大三那年,奶奶病了,是肺炎,住了半个月院。
那段时间,我请了假回家陪她。
病房里,她躺在那儿,瘦得像张纸,眼睛半睁半闭。
我给她削了个苹果,她接过去,慢慢啃着,突然说:“小雨,你比你爸有出息。”
我愣住了,这是她第一次夸我,声音虽小,却像锤子敲在我心上。
我低头笑了笑,说:“您好好养病,比啥都强。”
她没再说话,只是点点头。
那一刻,我觉得那些年的不公平,好像被这一句轻轻抹平了。
奶奶出院后,我跟她聊得多了。
她会问我学校的事,我也会讲些有趣的见闻给她听。
有一次,她拄着拐杖在院子里晒太阳,我蹲在她旁边,她突然说:“小雨啊,奶奶老了,年轻时不懂事,你别记恨我。”
我一听,眼眶有点
她对着干,不是大吵大闹,而是用一种沉默的倔强。
有一回,弟弟吵着要新书包,奶奶让我把我的让给他。
我那书包是妈妈攒钱买的,才用了半年,我死活不肯。
奶奶瞪着我,声音拔高了:“你咋这么不懂事?
他还小,你大姐让着他点!”
我咬着牙,低声说:“凭什么总是我让?”
这话一出口,空气好像凝住了。
奶奶愣了一下,拍着桌子站起来:“你再说一遍!”
我没再说,可也没松手,最后还是妈妈出来打圆场,弟弟才没拿到我的书包。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心里乱糟糟的,既觉得解气,又有点害怕。
我开始明白,奶奶的偏心不是一天两天能改的。
她总说“男孩子是根,女孩子是叶”,这话从她嘴里说出来,像铁板钉钉,没商量的余地。
可我越听越不服,我不是叶子,我有自己的根,我也要长成大树。
上了初三,我更努力读书,每天熬夜到十一二点,桌上的台灯成了我最好的伙伴。
我想证明给她看,女孩子也能有出息,不是她想的“早晚嫁出去”。
可证明归证明,我跟奶奶的冲突也越来越多。
有一次,她让我周末别去补习班,留在家帮弟弟写作业。
我气得直接顶回去:“他的作业凭什么我写?
我还要考试呢!”
奶奶的脸一下子沉下来,指着我说:“你这丫头,越大越没规矩,女孩子计较那么多干啥?”
我没忍住,回了一句:“那您凭什么总计较我是女孩子?”
这话像把刀,捅破了我们之间的那层窗户纸。
她气得说不出话,爸妈赶紧把我拉回房间,让我别再说了。
那晚,我坐在书桌前,眼泪掉在课本上,心里既委屈又后悔。
吵归吵,我慢慢也看出点门道。
奶奶的偏心,不是故意跟我过不去,而是她脑子里那套老观念在作怪。
她常提起她年轻时的苦日子,说村里没儿子的人家连地都分不到。
她生了爸爸,才算在爷爷家站稳脚跟。
从那以后,她就把男孩子当成命根子,女孩子在她眼里,就像路边的野花,开得再好也留不住。
我听妈妈说过,奶奶年轻时也疼过两个姑姑,可姑姑们嫁出去后,逢年过节都不回来,她心里落了空,就更觉得“养女儿没用”。
这些话,我听的时候半信半疑,可回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