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银匠正坐在那里,眯着眼睛,仔细端详着林夕手中的绣帕。
“周家少爷啊,留洋前夜把怀表押在这儿,说等攒够钱赎……”银匠缓缓说道,他的声音仿佛带着岁月的沧桑。
话音未落,巷尾传来瓷器碎裂的声音。
林夕和银匠急忙赶过去,只见古董店老板正对着满地的青花残片发抖。
“今早收的妆奁里……有周氏当票!”
老板惊恐地说道。
林夕俯身拾起瓷片中夹着的照片,照片上,祖母少女时代的面容,与绣帕上的少年并肩站在圣约翰大学的牌坊下,他们的笑容是那么灿烂,仿佛时间都停留在了那一刻。
当夜,雷雨骤至,狂风呼啸着拍打着老宅的窗户。
林夕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突然,老宅藻井传来翅膀扑簌的声音,她心中一惊,急忙举灯照去。
只见梁间悬着七枚琉璃茧,月光穿透时,竟投影出完整的《百蝶图》。
而缺失的第九十九只墨蝶,正从父亲翻出的铁盒里振翅而出。
铁盒里,一枚铁轨纪念章刻着“1946·沪宁线”,一张泛舟照片的背面题着:“见蝶如晤,已抵香港。
周慕云。”
林夕知道,这个周慕云,就是绣帕上的少年。
她开始四处打听周慕云的消息,希望能解开这段尘封的往事。
她走访了镇上的每一个老人,查阅了大量的旧报纸和档案,却始终没有得到关于周慕云的更多信息。
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夕没有放弃。
她决定前往香港,寻找周慕云的踪迹。
在香港的街头巷尾,她四处张贴寻人启事,询问每一个可能知道线索的人。
终于,在一家老旧的咖啡馆里,她遇到了一位老人。
老人看着林夕手中的绣帕,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我好像听说过这个周慕云,他曾经在这附近住过一段时间。”
老人说道。
在老人的指引下,林夕找到了周慕云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那是一座破旧的老房子,周围杂草丛生。
她轻轻地推开房门,房间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味道。
在房间的角落里,她发现了一本旧日记。
日记的纸张已经泛黄,字迹也有些模糊,但林夕还是迫不及待地翻开了它。
日记里,记录着周慕云在香港的生活,也记录着他对苏州那位少女的思念。
原来,当年他留洋归来后,得知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