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主角分别是薇薇热门的其他类型小说《我与编辑的文字猎杀游戏后续》,由网络作家“黄二麻子是也”所著,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本站纯净无弹窗,精彩内容欢迎阅读!小说详情介绍:直接的方式。我没有慌乱,立刻拔掉了网线。将电脑硬盘拆下,交给一个信得过的“电脑技术”朋友。并把老陈所有社交平台的信息一并都给了他。既然是他先开始玩“技术”的,那我就学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但愿能查到点有用的东西。同时,我启用了备用电脑和云端备份的稿件。幸运的是,《窥视者》第二部分的核心情节和关键细节,我都记在脑子里。老陈的这次攻击,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他越是想阻止我写下去,就越证明我的方向是对的,我的文字刺痛了他。《窥视者》第二部分,我加快了节奏。故事里的林岚,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和混乱后,开始冷静下来分析“窥视者”的作案手法和可能的动机。她利用自己对人性的洞察,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故意在和老周的邮件中,透露了一个虚假的“致命弱点”...
《我与编辑的文字猎杀游戏后续》精彩片段
直接的方式。
我没有慌乱,立刻拔掉了网线。
将电脑硬盘拆下,交给一个信得过的“电脑技术”朋友。
并把老陈所有社交平台的信息一并都给了他。
既然是他先开始玩“技术”的,那我就学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但愿能查到点有用的东西。
同时,我启用了备用电脑和云端备份的稿件。
幸运的是,《窥视者》第二部分的核心情节和关键细节,我都记在脑子里。
老陈的这次攻击,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
他越是想阻止我写下去,就越证明我的方向是对的,我的文字刺痛了他。
《窥视者》第二部分,我加快了节奏。
故事里的林岚,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和混乱后,开始冷静下来分析“窥视者”的作案手法和可能的动机。
她利用自己对人性的洞察,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故意在和老周的邮件中,透露了一个虚假的“致命弱点”。
这个弱点,我设计得很巧妙,影射的是老陈现实中的一个焦虑点。
他一直担心我早年模仿某位名家写的几篇小说被人翻出来。
这样会影响他如今“客观公正”的编辑形象。
但我也同样“提醒”了他,我还有这样的黑历史可以扒一扒。
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先引起作者圈的共鸣。
这年头,新人作者谁没仿写过?
能这么清楚掌握自己的写作黑历史,除了编辑,还能有谁?
至于自己那点连官司都打不起来的“黑历史”,在目前的舆论导向面前不值一提。
现在就看老陈他们敢不敢接招了。
文章发布后,我密切关注着老陈的动静。
果然,没过几天,那个一直攻击我的营销号“圈内扒婆”,发布了一篇新的“爆料”。
内容直指我早年作品涉嫌“抄袭”。
还煞有介事地贴出了几段对比文字。
而那些所谓的“证据”,恰恰是我以前在邮件中“透露”给老陈的信息。
这个反噬来得很快。
如此精准的打击,几乎是在自证圈内扒婆与老陈之间存在着不可告人的联系。
作者圈的风向彻底变了。
“卧槽!
这个扒婆怎么知道李薇邮件内容的?
细思极恐!”
“所以,扒婆的消息来源?”
“我懂了!
李薇之前的文章《窥视者》根本不是小说,是在纪实!”
“这老陈不至于吧,这样以后谁敢往他那儿投啊?!”
品”。
这位我曾经无比信任的“资深编辑”不仅在编辑我的文章,同时还在编辑我的人生。
原来那份“执行方案”并非老陈一人所为,而是他和老K共同策划的。
老K负责利用平台资源和商业关系施压,老陈负责执行具体的“脏活”,包括提供我的隐私信息,引导舆论,甚至这次的黑客攻击。
聊天记录里,他们冷酷地讨论着如何榨干李薇最后的价值。
如何扶植下一个听话的写手。
如何瓜分我可能带来的版权收益……老陈在聊天中表现出的,不仅是嫉妒和贪婪,更有一种病态的掌控欲和报复快感。
他甚至向老K炫耀,自己是如何利用我对他的信任,一步步将我引入陷阱的。
“她太自信了,以为自己看透了人性,却不知道自己才是最好操纵的那个。”
这是老陈的原话。
看着这些文字,我气得浑身发抖,但心底深处,却涌起一股奇异的平静。
所有的谜团都解开了。
这不是一次单纯的个人背叛,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阴谋。
这份聊天记录,是铁证。
足以将老陈和老K彻底钉死。
但我没有立刻将这份证据公之于众。
那样太便宜他们了。
我要用我的方式,给他们一个最“体面”的结局。
我回到家,开始构思《窥视者》的最终章。
故事里,林岚通过一系列巧妙的反击,终于锁定了“窥视者”老周。
并发现了他背后更大的靠山,出版社的副总“孔先生”。
林岚没有选择直接曝光,而是写了一篇“纪实小说”。
他将老周和孔先生的阴谋,以及他们过去坑害其他作者的斑斑劣迹,都用化名和艺术加工的方式,写了出来。
这篇小说,成为了引爆一切的导火索。
读者们根据文中的线索,开始自发地进行“人肉搜索”。
很快就将矛头指向了现实中的老周和孔先生。
出版社内部也掀起了轩然大波,其他被坑害过的作者纷纷站出来发声。
最终,老周身败名裂,孔先生也被迫引咎辞职,接受调查。
我将《窥视者》的最终章,写得酣畅淋漓,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智斗的快感。
每一个细节,都影射着老陈和老K的所作所为。
文章的最后,林岚站在阳光下。
看着阴霾散去,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复杂和疲惫。
在发布最终章之前,
为遭受打击而精神失常,胡乱猜忌。
那时候,我就成了自己笔下创造过无数次的弱势女主。
不,我不能这么做。
我的大脑在极度的震惊和愤怒后,反而变得异常清晰。
既然他选择用我创造的“武器”来攻击我,那么,我也只能用同样的方式反击。
这场战争,是他发起的。
而我别无选择,只能应战。
用我的笔,用他教我的方式,对抗他。
6 笔下的战争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从那份文档带来的毁灭性冲击中稍微缓过神来。
巨大的悲伤和愤怒过后,一种冰冷的决心沉淀下来。
我不能垮,我必须反击。
我没有删除那份“执行方案”,而是将其复制了多份,加密保存在不同的地方。
这不是为了报警,而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的敌人是谁,他有多了解我,以及,他有多么冷酷无情。
我重新梳理了老陈这个人。
陈建民,五十岁出头,中文系毕业,在如今这个内容平台做了近十年的审核编辑。
业务能力极强,眼光毒辣,对内容尺度的把握精准到变态。
但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在平台内部一直属于“技术骨干”而非“管理层”,多年来职位几乎没有变动。
我记得他有次酒后吐真言,抱怨过怀才不遇,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他人做嫁衣。
他还提到过他的家庭。
妻子似乎对他颇有怨言,觉得他窝囊,挣不到大钱。
儿子在国外读书,开销巨大,这是他最大的焦虑来源。
他还说过,他年轻时也曾梦想成为作家,但屡屡碰壁,最终才做了编辑。
这些信息,过去我只当是朋友间的闲聊,从未深思。
但现在,它们像拼图一样,逐渐勾勒出他可能的动机:长期的压抑、对成功的渴望、对我的嫉妒、以及现实的经济压力。
也许,摧毁我,取而代之,或者通过操纵这一切来牟利,成了他扭曲心态下的唯一选择。
他了解我,以为他掌握了我所有的底牌。
但他忘了一点,我也是研究人性的专家。
这五年的合作,我同样也在观察他,了解他。
他的习惯,他的口头禅,他隐藏在沉稳外表下的焦虑和自卑,他偶尔流露出的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偏激看法……这些,都将成为我反击的弹药。
我决定,我的反击战场,依然是我最熟悉的领
冰冷的聚光灯打在我脸上。
台下黑压压的人群,每一双眼睛都像淬了毒的针。
这本该是我新书签售会的高光时刻。
我,李薇,公众号“都市男女录”的主笔,坐拥百万粉丝,篇篇十万加的“短篇小说作者”。
此刻却像个赤身裸体的囚犯,被钉在耻辱柱上。
1 秘密曝光“李薇老师,请问您三年前那篇爆款文章《茶水间的秘密情人》,里面详细描写的陈总监利用职务之便骚扰女下属,最终导致女下属抑郁自杀的情节,现实原型是不是就是您当时任职的‘风华传媒’的刘副总?”
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男人,声音尖利地划破空气。
我心头猛地一跳。
那篇文章是我早期的成名作之一,细节描绘得极其逼真,但为了规避风险,我做了大量的模糊化处理。
刘副总?
我甚至不记得他长什么样了!
“纯属虚构,艺术加工而已。”
我努力维持着嘴角的弧度,声音却有些发干。
“虚构?”
另一个声音响起,带着嘲讽,“可有人爆料,您当时就是那位‘被骚扰’的女下属之一,因为怀恨在心,才写了这篇文章恶意报复!
甚至,那位‘抑郁自杀’的女同事,根本就是您嫉妒她的才华,故意在文章里影射引导舆论逼死她的!”
“轰!”
台下瞬间炸开了锅。
闪光灯像疯了一样闪烁,刺得我睁不开眼。
恶毒的揣测、愤怒的质问、鄙夷的目光,海啸般向我涌来。
“不是的!
完全是捏造!”
我几乎是尖叫着反驳,但我的声音被淹没在嘈杂的声浪里。
更让我毛骨悚然的是,人群中有人开始低声议论,抛出的“证据”。
竟然是我从未发表过的一篇随笔里的句子。
那篇随笔探讨的是“嫉妒”这种情绪如何扭曲人心,里面有几句关于职场女性之间微妙竞争的描写,此刻却被断章取义,变成了我“承认”自己嫉妒同事的铁证!
那篇随笔,我只给一个人看过。
我的目光下意识地投向台下角落,那个熟悉的身影——我的编辑,老陈。
2 背叛的凝视老陈站在角落,脸上没什么表情,只是习惯性地推了推眼镜。
我们合作五年,他是我最信任的人,我的素材库。
那些更阴暗,更露骨,更接近人性深渊的构思,我都对他毫无保留地敞开。
他曾笑
熟悉的“诡计”手法,都归结于那个隐藏在暗处的“窥视者”。
文章的结尾,林岚开始怀疑身边最亲近的人,但没有证据,只有无尽的猜疑和恐惧。
写完初稿,我反复修改了十几遍,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设计,既能让熟悉老陈的人产生联想,又不会留下任何可以被指控为“影射”的直接证据。
这本身就是一种高超的叙事诡计,是我从老陈那里学来的。
文章推送的前夜,我几乎彻夜未眠。
我不知道这篇文章会引发什么。
老陈作为审核编辑,他一定会第一时间看到。
他会拦截吗?
如果拦截,我该怎么办?
如果他不拦截,是意味着他心虚,还是他有恃无恐,准备了更厉害的后招?
第二天一早,我收到了平台审核通过的通知。
我的心猛地一沉。
老陈没有拦截?
文章推送出去后,反响超出了我的预料。
读者们立刻被这个充满悬念和背叛感的故事吸引了。
“窥视者到底是谁?”
“林岚太惨了!”
“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吗?”
评论区瞬间爆炸。
更重要的是,一些和我相熟的作者,平台内部的同事,开始私下里联系我。
“薇薇,你这篇新文……写得也太真了吧?
那个老周,怎么越看越像……李薇老师,你是不是知道了什么?
最近平台内部有些关于陈编辑的风言风语……薇薇姐,你还好吗?
我听说之前攻击你的那些营销号,好像和陈老师走得挺近……”舆论的潜流,开始悄然转向。
然而,就在我以为初步扳回一城时,意外发生了。
我的电脑突然遭到了黑客攻击。
所有文件都被锁定,包括我保存的“执行方案”备份,以及《窥视者》后续章节的草稿。
我浑身冰凉。
老陈的反击,比我想象得更快,也更直接。
他不仅看懂了我的意图,而且立刻采取了行动。
他要销毁证据,同时掐断我的反击武器。
这场战争,远没有结束。
8 黑客的阴影电脑被黑对我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虽然“执行方案”的备份不止一份,但存储在电脑里的许多写作素材,灵感笔记,以及《窥视者》后续的详细构思都可能丢失了。
更重要的是,这显示了老陈的决心与手段。
他明牌了,已经不满足于舆论操纵,开始动用更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