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的方式。
我没有慌乱,立刻拔掉了网线。
将电脑硬盘拆下,交给一个信得过的“电脑技术”朋友。
并把老陈所有社交平台的信息一并都给了他。
既然是他先开始玩“技术”的,那我就学他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但愿能查到点有用的东西。
同时,我启用了备用电脑和云端备份的稿件。
幸运的是,《窥视者》第二部分的核心情节和关键细节,我都记在脑子里。
老陈的这次攻击,反而激起了我的斗志。
他越是想阻止我写下去,就越证明我的方向是对的,我的文字刺痛了他。
《窥视者》第二部分,我加快了节奏。
故事里的林岚,在经历了初期的恐慌和混乱后,开始冷静下来分析“窥视者”的作案手法和可能的动机。
她利用自己对人性的洞察,设计了一个小小的陷阱——故意在和老周的邮件中,透露了一个虚假的“致命弱点”。
这个弱点,我设计得很巧妙,影射的是老陈现实中的一个焦虑点。
他一直担心我早年模仿某位名家写的几篇小说被人翻出来。
这样会影响他如今“客观公正”的编辑形象。
但我也同样“提醒”了他,我还有这样的黑历史可以扒一扒。
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想先引起作者圈的共鸣。
这年头,新人作者谁没仿写过?
能这么清楚掌握自己的写作黑历史,除了编辑,还能有谁?
至于自己那点连官司都打不起来的“黑历史”,在目前的舆论导向面前不值一提。
现在就看老陈他们敢不敢接招了。
文章发布后,我密切关注着老陈的动静。
果然,没过几天,那个一直攻击我的营销号“圈内扒婆”,发布了一篇新的“爆料”。
内容直指我早年作品涉嫌“抄袭”。
还煞有介事地贴出了几段对比文字。
而那些所谓的“证据”,恰恰是我以前在邮件中“透露”给老陈的信息。
这个反噬来得很快。
如此精准的打击,几乎是在自证圈内扒婆与老陈之间存在着不可告人的联系。
作者圈的风向彻底变了。
“卧槽!
这个扒婆怎么知道李薇邮件内容的?
细思极恐!”
“所以,扒婆的消息来源?”
“我懂了!
李薇之前的文章《窥视者》根本不是小说,是在纪实!”
“这老陈不至于吧,这样以后谁敢往他那儿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