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遭受打击而精神失常,胡乱猜忌。
那时候,我就成了自己笔下创造过无数次的弱势女主。
不,我不能这么做。
我的大脑在极度的震惊和愤怒后,反而变得异常清晰。
既然他选择用我创造的“武器”来攻击我,那么,我也只能用同样的方式反击。
这场战争,是他发起的。
而我别无选择,只能应战。
用我的笔,用他教我的方式,对抗他。
6 笔下的战争我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从那份文档带来的毁灭性冲击中稍微缓过神来。
巨大的悲伤和愤怒过后,一种冰冷的决心沉淀下来。
我不能垮,我必须反击。
我没有删除那份“执行方案”,而是将其复制了多份,加密保存在不同的地方。
这不是为了报警,而是为了时刻提醒自己,我的敌人是谁,他有多了解我,以及,他有多么冷酷无情。
我重新梳理了老陈这个人。
陈建民,五十岁出头,中文系毕业,在如今这个内容平台做了近十年的审核编辑。
业务能力极强,眼光毒辣,对内容尺度的把握精准到变态。
但他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在平台内部一直属于“技术骨干”而非“管理层”,多年来职位几乎没有变动。
我记得他有次酒后吐真言,抱怨过怀才不遇,觉得自己一辈子都在为他人做嫁衣。
他还提到过他的家庭。
妻子似乎对他颇有怨言,觉得他窝囊,挣不到大钱。
儿子在国外读书,开销巨大,这是他最大的焦虑来源。
他还说过,他年轻时也曾梦想成为作家,但屡屡碰壁,最终才做了编辑。
这些信息,过去我只当是朋友间的闲聊,从未深思。
但现在,它们像拼图一样,逐渐勾勒出他可能的动机:长期的压抑、对成功的渴望、对我的嫉妒、以及现实的经济压力。
也许,摧毁我,取而代之,或者通过操纵这一切来牟利,成了他扭曲心态下的唯一选择。
他了解我,以为他掌握了我所有的底牌。
但他忘了一点,我也是研究人性的专家。
这五年的合作,我同样也在观察他,了解他。
他的习惯,他的口头禅,他隐藏在沉稳外表下的焦虑和自卑,他偶尔流露出的对某些社会现象的偏激看法……这些,都将成为我反击的弹药。
我决定,我的反击战场,依然是我最熟悉的领